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锡涛 《地质论评》1988,34(5):414-421
本矿床银的第一个成矿阶段产物实质上是锌、铜、铅硫化物阶段的晚期相。从方铅矿中以固溶体分解形式先析出针硫铋银矿、硫银铋矿等,最后,沿方铅矿解理、晶粒间隙和闪锌矿边界处析出较多的含银黝铜矿。第二个阶段银沿构造微裂隙充填交代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矿体,相继生成深红银矿和硫锑铜银矿,前者常选择交代含银黝铜矿,后者常选择交代深红银矿和闪锌矿内的黄铜矿不混溶包体。第一阶段银矿物组合成顺向沉淀垂直分带,下部以银铋硫盐为主,向上银锑铜硫盐相对富集。由于第二阶段叠加的银锑硫盐交代作用由矿体中部往上逐步加强,因而形成交代重叠垂直分带。据此讨论了深部银矿化演变的趋势和远景。  相似文献   
2.
3.
吴宅铅锌矿位苏州市西郊城隍山花岗斑岩岩体东北端,通安桥—光福—潭山多金属成矿带。属中低温热液交代和矽卡岩型矿床。矿石矿物以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为主,其次有黄铜矿、磁铁矿和微量银(金)矿物,可综合回收利用。勘探阶段根据矿石银组合分析,认为以含银方铅矿为主,初步查明有自然银、银碲化物以及含银的硫盐矿物微粒。矿石中银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朱锡涛 《江苏地质》1992,16(2):69-74
作者受吴县铜矿委托,对陈家桥、吴宅的一些矿体作了矿相研究。矿体产在苏州西郊NNE—NE 向通安桥—光福—潭山断裂带东北端,高温组合以贯入为主充填石炭系、二叠系下统灰岩和花岗斑岩中的次级断裂,以及两者的接触带附近。矽卡岩化局部强烈。银、铅锌硫化物、黄铁矿、磁铁矿等组合则以渗滤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作者关于“银的存在形式和提高回收率”与“银的成矿作用”两项研究成果的综合。研究表明,本矿主要的银矿物就有五种。大多成微粒包体,主要赋存于方铅矿,其次闪锌矿内。方铅矿除作为多种银矿物不混溶包体和交代体的载体矿物外,本身也含有一定数量的银。银相继有两个原生成矿阶段。空间上形成重迭的垂直分带趋势。根据原矿、精矿、尾矿中银矿物的粒度分布和连生结构特性的矿相研究,为提高产品中银的回收率和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