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对新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蛇绿岩套柳树沟镁铁质杂岩中橄榄辉长岩、蛇纹石化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蚀变辉长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辉长岩和蚀变辉长岩具有钙碱性和拉斑玄武岩的双重特征,橄榄辉长岩和蛇纹石化橄榄辉长岩属镁铁质堆积岩,为蛇绿岩组成单元;稀土总量较高,具微弱正Eu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略左倾平坦型,与SSZ型镁铁质堆晶岩稀土配分模式相同;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K、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可能代表俯冲板片的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使地幔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柳树沟镁铁质岩石岩浆源区为亏损型地幔向富集型地幔过渡的适度富集型地幔,其形成的最佳模型是在成熟岛弧基础上裂谷化形成的一个不成熟的类似边缘海性质弧后盆地,不具成熟大洋或盆地那样的洋壳-上地幔结构,在盆地扩张初期岩浆具岛弧特征,随着盆地被进一步打开,镁铁质岩石具N-MORB特征。对辉长岩采用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特柳树沟镁铁质岩石的结晶时间为314.9±1.7 Ma。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水库地区滑坡地质灾害频发,采用证据权法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可以为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以斜坡单元为基本制图单元,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历史滑坡灾害点实地复核数据、遥感影像、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地质图等数据,提取了坡度、坡形、斜坡高差、植被覆盖度、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断层缓冲距离、道路缓冲距离、河流缓冲距离等9个证据因子并划分证据层;然后基于证据权法分别计算各证据层权重值,生成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并进行了预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可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极低易发区4类,4类分区面积占比分别为7.5%、20.6%、54.9%、17.0%;(2)基于成功率曲线法得出分区准确率为84.7%,评价结果与灾害点分布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3.
元家台滑坡位于石门县皂市水库北西侧,现今仍威胁当地10户50余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分析了元家台滑坡的成因机制:斜坡自身稳定性较差,长期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滑坡的发生;利用滑体岩土样品的实验分析数据,结合滑坡形成机制,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元家台滑坡的稳定性:工况一(自重+地面荷载)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工况二(自重+地面荷载+暴雨)为不稳定状态,存在再次滑动可能。  相似文献   
4.
湘北桑植-石门一带下中生界连续发育一系列侏罗山式褶皱,褶皱叠加特征解析对探索桑植-石门复向斜褶皱变形期次及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断裂控制褶皱变形的理论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对桑植-石门一带地质构造剖面测制及褶皱叠加特征解析,识别出了印支期和早燕山期两期褶皱构造。研究区侏罗系与中三叠统之间的低角度不整合接触、白垩系与前白垩系之间的高角度不整合接触反映了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两期变形事件,可进一步推断桑植-石门一带褶皱可分为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两期。印支期褶皱轴迹主要呈北东东向-近东西向;早燕山期褶皱轴迹可分为2组:一组呈北东东向-近东西向;另一组呈北北东向。早燕山期2组褶皱与先期印支期褶皱叠加形成加强型和斜限型2种叠加类型,前者受控于印支期北东东向-近东西向逆断裂的继承性活动;后者受控于早燕山期北西西向区域挤压应力形成的北北东向逆断裂,且受限于先期北东东向-近东西向构造。此变形机制很好地解释了研究区褶皱轴面和逆冲断裂无向东或南东倾斜极性。   相似文献   
5.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沉积盆地性质、地壳运动特征和运动阶段的重要依据。通过区域地质调查,结合不同时代地层沉积体系特征,在雪峰山西侧的石门—桑植复向斜早古生代末期—中生代地层中厘定出5个不整合面,由下而上分别是文洛克统小溪峪组与上覆中泥盆统云台观组、中二叠统梁山组或栖霞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上泥盆统黄家蹬组或写经寺组与中二叠统梁山组或栖霞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中三叠统巴东组与上三叠统九里岗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中三叠统巴东组与下—中侏罗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下白垩统石门组与下伏老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这几个不同时代的不整合面代表了石门—桑植复向斜早古生代晚期—中生代地质演化时期中特定的构造事件。其中,小溪峪组与上覆泥盆系、二叠系系平行不整合关系反映雪峰古陆西侧隆后前陆盆地于文洛克世晚期受加里东运动影响隆升成陆并接受风化剥蚀;中泥盆统与中二叠统平行不整合是"柳江上升"和"黔桂上升"两次构造运动的产物;巴东组与九里岗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反映中三叠世晚期的早印支运动在研究区以水平抬升为主,横向挤压缩短较微弱;下—中侏罗统与巴东组角度不整合反映中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晚印支运动NNW—SSE向强烈挤压使石门—桑植复向斜进一步收缩变窄,且形成一系列次级背向斜构造和挤压凹陷盆地;下—中白垩统呈串珠状角度不整合在下伏地层之上,主要反映早燕山构造运动。这些不整合面的厘定及其代表的相应构造事件为湘西北地区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地质信息,同时,对合理分析雪峰山西侧地区早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沉积盆地属性提供了更仔细、更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元素的地球化学含量异常下限值的确定方法众多,传统的统计学方法是以样品数据呈正态分布或者对数正态分布为假设前提,通过统计学参数对异常进行筛选和评价。已有研究表明,地球化学景观可能是具有低维吸引子的混沌系统,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具有各自独立的幂指数关系,是一种多重分形分布。依据元素的分形分布规律,可运用分形方法来计算元素的异常下限。本文以湖南龙山县地区Hg元素化探数据为基础,使用含量—面积分形方法确定了Hg元素异常下限值,并与传统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作了对比,证明了分形方法在计算非正态分布元素的异常下限值方面存在优势,不受元素极值数据的影响,并能有效减少人为干预,在实践工作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易发性评价时通常选择坡向、道路、地层岩性和斜坡结构作为评价因子。以自然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借助于ArcGIS平台的模型构建器和Python脚本语言,结合平台自带的多种分析、统计工具,以输出为输入方式构建评价因子模型。从简单模型和模型构建器+Python 2个角度,分析栅格、线型和面状类评价因子的生成与赋值,探索模型构建器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为评价提供一种流程化、自动化的数据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湖南新宁县万塘地区的溪流重砂中发现了独居石矿物的新类型—变种独居石,其赋存地层单位为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下石炭统梓门桥组,赋存岩性主要为暗色粉砂质页岩、硅质页岩和薄层泥灰岩。变种独居石除产状和形态较为特殊外,其他特征与普通独居石相差不大。经沉积时代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发现万塘西南方向的苗儿山岩体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处于局限台地相和滨海沼泽相区内,接受不稳定剥蚀,变种独居石正是由此时期内苗儿山岩体所含的青白口纪花岗岩和志留纪花岗岩经剥蚀搬运后沉积形成。变种独居石中稀土元素含量较高,通过探讨新宁变种独居石的发现及成因,寻找陆地边缘相区和局限台地相区环境改造过的花岗岩岩体,可将其周边的局限台地相或者开阔台地相沉积中的变种独居石的探寻作为寻找稀土矿物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