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该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其一般过程,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特征解译、空间分析等,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为例,运用切片级重建方法,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了三维地质分析.实践表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认识复杂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和特征的强有力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其一般过程,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特征解译、空间分析等,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为例,运用切征级重建方法,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了三维地质的分析。实践表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认识复杂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和特征的强有力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拉曼散射光时域反射(ROTDR)光纤测温技术监测船闸工程闸首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水化热释放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变化,采用布拉格光栅(FBG)光栅测温技术监测混凝土表层的温度变化。监测结果表明,结构尺寸为14.8m29.2m3m的底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第5d时内部温度后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54.5℃,底板混凝土上、下表层的温度达到最大值时间相对较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第6d时上表层温度达到最大值46.7℃;在混凝土浇筑完成第10d时下表层温度达到最大值46.5℃。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了混凝土水化热释放过程,并验证了ROTDR和FBG技术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水化热温度场变化过程监测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对于完善分布式光纤温度感测技术,优化船闸工程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国家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之一.从金沙江流域的区域重要性和沟蚀崩塌的严重性及其对长江水环境保护与改善的重要性,以及沟蚀崩塌形成机理与防治研究的薄弱性等方面,阐述了在该区域建立沟蚀崩塌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必要性和重大科学意义.提出了该区域沟蚀崩塌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主要学科方向是水土保持学和恢复生态学,同时,指明了该站中长期和近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其一般过程,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征解译、空间分析等,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桥工程为例,运用切片级重建方法,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了三维地质分析,实践表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认识复杂体的空间关系和特征的强有力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