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P—K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戴林 《岩土工程技术》2001,(3):146-149,154
为了对实际工作中大量不完整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给桩基设计和动测法动静对比提供经济合理的单桩竖向承载力,依据一般P-s曲线的典型特征,提出一种确定不完整试验单桩竖向屈服荷载,推定单桩极限荷载的新方法.[关健词]不完整试验;最大曲率点;屈服荷载;极限荷载  相似文献   
2.
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京郊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北京居民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本研究以2008-2010 年京郊乡村地区的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月度指数、快速样本聚类法和基尼指数等指标及方法,分析并测定京郊地区乡村旅游的月度分布特征、旅游季节划分以及旅游季节性强度等季节性特征。基础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京郊乡村旅游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在全年范围内形成旺季、平季和淡季3 个旅游季节,其中4-5 月、7-8 月和10 月是3 个旅游旺季,11 月到来年1 月是旅游淡季,其余月份为平季。然后,从自然因素(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社会因素(公共假日、社会关系和节事活动)等2 个主要方面入手,阐释了京郊地区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的影响因素,指出相对静态(可调节性较弱)的公共假日和相对动态(可调节性较强)的节事活动是京郊地区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3.
吴佳明  陈健  陈国良  钟宇  戴林发宝  陈斌  武哲 《岩土力学》2022,(S1):553-566+579
如何在地铁基坑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复杂地质和工程结构的多源异构信息,实现施工数字化建造是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难题。通过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IM)定制化思路,有效集成工程结构体和岩土体模型,建立岩土体开挖与结构体施作同步进行的基坑施工仿真模拟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采用工业基础类(IFC)标准,分别针对地质体和工程结构进行扩展和定义,构建基于IFC标准的基坑工程基础数据体系。在Autodesk软件平台上,研发基坑结构构件库和参数化构件建模技术,创建自定义的基坑结构建模插件。构建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立面向施工过程的地质模型动态剖切方法,将地质模型离散划分不同开挖阶段的三维地质块体,形成基坑分阶段施工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地质体与结构体融合的拓扑重构算法,构建基坑多阶段开挖一体化集成BIM模型,动态加载施工进度信息,形成基于BIM技术的地铁基坑工程施工仿真模型和模拟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展示所提出的仿真模拟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人文地理学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单位。人文地理学的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60多年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秉持“教学科研并重,理论服务实践”的宗旨,从以人文地理基础理论研究为主,逐渐向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纵深拓展,形成了文理工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思维和人文地理学科体系,创建了城市与经济地理系、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和历史地理研究所。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开拓创新,对城镇化、城镇体系、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产业区位与区域产业演化、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住房与房地产经济、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村镇发展规划、城市社会地理、时间地理与行为地理、历史地理、旅游地理研究与规划、计量地理、交通地理和交通规划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与城乡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继续包容发展,加强多学科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为国家战略决策的服务能力和人文地理学科在世界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新生代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挤压的构造作用,挤压反转产生一系列反转构造。反转构造样式包括简单反冲反转或Y字型反转构造、地堑式背冲或对冲反转构造、高角度叠瓦状逆冲构造、后断叠瓦式逆冲构造、反冲叠瓦式逆冲构造、"似花状"背冲构造等。凹陷内发育东缘、中央反转构造带、西部斜坡等3个反转构造带。中央反转构造带反转作用最强,东缘次之,西部斜坡最弱。构造反转样式及其动力学过程主要与半地堑断陷陡坡犁形大断裂带的反转有关。  相似文献   
6.
油气汇聚体系是一个不同于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它提出的目的旨在讨论层序格架中油气成藏单元与层序级次之间的关系。油气汇聚体系由储集系统和油气输导系统构成,储集系统可以分为高连通、大容量,中连通、中等容量,低连通、小容量3种类型;油气输导系统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两种类型。油气汇聚体系分为大型、中型、小型3种类型,每种类型所对应的储集系统和油气输导系统各不相同。该概念的提出,为研究层序格架中各种规模的油气汇聚体系与层序格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