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徐剑南  马昌前  尹烁  王连训  顿新海 《地球科学》2017,42(12):2282-2298
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及与之相关的吉尼奥德玢岩型铁矿的形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安山岩锆石进行了U-Pb年龄、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所有锆石都属岩浆成因,具有一致的稀土配分型式以及明显的Ce正异常、Eu负异常和重稀土元素富集特征.锆石年龄主要分为两组,分别为947.8±4.0 Ma和883.0±5.1 Ma,代表两期安山岩的成岩年龄,指示安山岩为两期岩浆活动的混合产物;此外,捕获的基底锆石年龄为1 523.0±66 Ma,属于中元古代.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4.67~+13.10),指示其为壳幔物质混合的产物.安山岩产生于罗迪尼亚超大陆时期,是由高温幔源岩浆通过底侵作用,使得中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组成的下地壳发生熔融,壳幔熔体混合形成的,与伸展裂谷有关的构造热事件及地幔柱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吉尼奥德铁矿与凯特里铜矿在成矿地质背景方面具有诸多相似性,暗示其有大型IOCG型矿床的成矿潜力.在960~880 Ma期间,印度板块西北部与华北-刚果-圣弗朗西斯科板块可能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