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Microcystins(MCs) are cyclic hepatotoxic peptides produced by the bloom-forming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and present a public health hazard to humans and livestock. The removal of MCs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with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has been employed as a simple and economic treatment strategy. In this study, PAC-Fe(Ⅲ) was prepared and utilized for the fast and efficient removal of MCs from water. PAC-Fe(Ⅲ) exhibited superior microcystin-LR(MC-LR) removal capacity and efficiency compared to the unmodified PAC. The MC-LR removal efficiency of PAC-Fe(Ⅲ)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p H within the pH range of 4.3 to 9.6. PAC-Fe(Ⅲ) could be reused for 3 times by methanol elution while the MC-LR removal efficiency was still over 70 percen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ionic strength of water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alkalinity. 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 such as humic acid(HA) and salicylic acid(SA) generated low interference with MC-LR adsorption by PAC-Fe(Ⅲ). The complexation reaction between Fe~(3+) in PAC-Fe(Ⅲ) and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MCLR was suggested as the key mechanism of MC-LR removal by PAC-Fe(Ⅲ).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emodified PAC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MC-contaminated waters.  相似文献   
2.
冀中坳陷武清凹陷是华北油田公司勘探与研究程度低、研究难度大的地区之一,多年来一直未取得重大进展。以武2井新近系馆陶组获得气流为线索,着重对武清凹陷的岩相古地理环境、有机地化特征、沉积特征、成藏条件、构造特征和资源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而表明武清凹陷浅层生物气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武清凹陷新近系为滨浅湖与河流沼泽相沉积,地层沉积巨厚,广泛发育暗色泥岩,具有浅层生物气形成的基础,有机地化指标良好,盆地模拟计算生物气资源量潜力巨大,天然气主要生成于新近纪,总生气量856×108m3,天然气资源量(150~200)×10.8m3。新近系馆陶组的河道砂体是生物气的良好储集层。新近系沉降速率快,厚度大,埋藏深,有利于生物气的形成和保存。后期构造反转形成的凹中挤压塌陷背斜是生物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不同湖区营养盐状态及藻类种群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对鄱阳湖典型天然碟形湖、人控湖汊和主湖区进行了水质、藻类和蓝藻毒素等对比调查,结果表明鄱阳湖各个湖区的水质与藻类种群等差异较大,蓝藻毒素浓度和底泥中铁含量的分布具有一定关联性.在各水文季节蓝藻均为人控湖汊藻类的主要优势种之一.平水期鄱阳湖藻类生物量(叶绿素a浓度)与水体的pH呈正相关关系,与采样点的水深呈负相关关系,碟形湖区水体营养盐浓度和藻类细胞密度均较其他湖区水体低.丰水期各湖区的水质差异相对较小,碟形湖藻类细胞密度仍低于其他湖区,但蓝藻已成为各湖区的优势种,该时期藻类生物量与水体总磷浓度及浊度呈正相关关系.枯水季鄱阳湖各水体藻类生物量与水体总氮浓度、铵态氮浓度及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碟形湖与主湖区发生了完全分离,水体流动性差,暴发蓝藻水华的风险较高.高温丰枯季节鄱阳湖水体蓝藻毒素浓度与底泥铁含量呈现一定的相关分布关系,底泥铁含量高的地方,其水体蓝藻毒素浓度通常比较高,应警惕鄱阳湖流域富铁红壤流失带来的湖区蓝藻水华风险加剧后果.上述研究结果将为鄱阳湖水环境的预警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赣北大湖塘矿集区超大型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江西北部大湖塘地区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使赣北成为继赣南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钨成矿省。大湖塘矿集区包括北区、南区和大雾塘矿区,正在开采的矿床有北区的石门寺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为74.255×104t)和南区的狮尾洞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31.09×104t),正在找矿勘查的矿区有北区的大岭上、大雾塘矿区平苗、东陡崖、一矿带等。矿化类型有细脉浸染型、石英大脉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钼)矿等多种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矿体共存、钨铜共生是该矿区成矿的显著特征。区内出露的沉积地层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岩浆岩为晋宁期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多种岩性的花岗岩。燕山期主要有两期,早期为斑状花岗岩,成岩年龄约144Ma,如狮尾洞矿床的似斑状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石门寺矿床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晚期为狮尾洞和大岭上矿床产出的中细粒花岗岩或花岗斑岩,成岩年龄约135~130Ma。这些岩浆的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双桥山群的泥质变质沉积岩。富钨铜等成矿元素的双桥山群泥质变质岩部分熔融可初步形成含矿花岗岩浆,岩浆在高度结晶分异过程中则可使得钨铜等金属进一步富集在岩浆热液中,通过两期岩浆与成矿作用,最终形成超大型的大湖塘钨矿床。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线态势符号标绘系统如何快速渲染大数据量态势符号的难题,本文设计了在线态势符号标绘系统框架,研究了基于Canvas的态势符号库、态势符号的模型算法和多层Canvas绘制方法等关键技术,提高了在线态势符号标绘系统的渲染运行效率。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实际,建设了浙江省在线态势符号标绘系统,并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该系统的运行效率,结果表明:本系统的运行速度优于传统态势符号标绘系统;随着绘制对象数据量的增大,该系统运行速度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组合型减震结构,由钢框架、节点阻尼器和原结构连接组成,外附钢框架将节点阻尼器连接在原混凝土框架结构上形成的增设节点阻尼器的外附钢框架结构,节点阻尼器的剪切滞回变形可以减小结构自身需要消耗的能量,从而提高原结构抗震性能。对原混凝土结构和增设节点阻尼器的组合型结构进行了的振动台试验。通过分析结构在不同地震波激励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得出楼层加速度和层位移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在小震作用下通过提高结构刚度来增强其抗震性能;在大震作用下则可借助节点阻尼器的变形耗能来提升结构耗能能力,结构加速度减震系数达到53%,层间位移减震系数高达72%,验证了增设节点阻尼器的外附钢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7.
蓝藻水华及其释放的蓝藻毒素给我国很多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尽管去除蓝藻和净化藻毒素的技术目前已有较多报道,但能同时对二者起作用的技术方法还较少,发展能够同时去除蓝藻和蓝藻毒素的技术显得十分必要.根据前期Fe(Ⅲ)化合物去除微囊藻毒素的工作基础,选取4种不同的土壤对其进行Fe(Ⅲ)改性,并应用于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结果表明,黏土含量高低决定土壤本身对毒素的吸附能力强弱;土壤经过离子改性后,其毒素吸附能力与其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直接相关,且毒素去除能力较未改性前有显著提高,其中效率提升最高的一种土壤离子改性后其吸附能力增加了约148倍.离子改性土壤对微囊藻细胞同样具有絮凝沉降功能,沉降能力同样随土壤对Fe(Ⅲ)负载能力的提高而上升,使用剂量提高时微囊藻沉降平衡时间明显缩短.在野外蓝藻水华去除实验中,蓝藻细胞去除可以保持与室内实验相近的高去除率,但蓝藻毒素的去除效率有一定的下降,可能与天然水体中其它杂质的竞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