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渤海B油田主要目的层为东营组,与上覆馆陶组底部相距50~80 m。馆陶组底部发育1套或多套高速高密砾岩,局限分布,致能量损失,使下伏储层的地震响应变弱,严重影响着储层真实范围的识别。为此,本文首先从地震波传播理论出发,分析砾岩致能量的反射与透射损失效应。其次基于正演模拟,分析砾岩致能量损失程度,相同的累积厚度,砾岩的层数越多,损失越大;据正演模拟结果及井震结合,描述3种地震相即单套砾岩、多套砾岩、无砾岩的平面展布形态,再结合地震属性定量分析储层能量损失程度的平面分布范围。然后提取不同地震相的能量补偿因子,提出基于相控的能量补偿法进行相应的振幅补偿,即单套砾岩造成的能量损失主要进行反射系数补偿,对多套砾岩造成的能量损失主要进行多次透射系数的补偿。最后定量消除上覆馆陶组砾岩对下伏东营组储层的能量屏蔽影响,刻画出储层的真实平面范围,并获得钻井成功,充分证明了本次研究的有效性,并实现精确预测潜力区域。   相似文献   
2.
将图像处理技术中的纹理分析理念运用到地震油气勘探中,一方面丰富了纹理分析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为地震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归纳了地震纹理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①就地震纹理分析的发展历程而言,发展较早但实际应用较晚,尤其在国内;②就地震纹理分析的算法而言,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算法有两种,分别是:灰度共生矩阵(GLCM)和纹理模型回归分析(TMR);③就地震纹理在油气勘探的应用而言,主要表现在地震构造解释、地震相分类、储层特征研究及预测三个方面.最后从发展趋势上得出结论:随着地震纹理分析算法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展,不仅表现在碎屑岩油气,而且在碳酸盐岩甚至非常规油气中都将得到应用.因此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
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是连接地球物理和地质研究的桥梁,其准确程度对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底水油藏的开发而言,时深转换的精度更是制约水平井成功与否的关键。Q油田经过十多年的注水开发,底水突破严重,水淹程度高,调整井部署时油柱高度相对较低,油田开发难度加大,地质油藏方案对构造研究的准确程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提出了基于加密解释与自动追踪相结合的井-震-藏联合微幅构造解释技术,探索改进了精细的层控速度建模和应用外部漂移克里金算法的构造成图技术,通过上述两项技术的有力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微幅构造的研究精度,为开发井的部署实施提供了借鉴,后续开发井的实施也验证了该项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