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海泡石应用于调湿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合适的湿度调节材料,本文对海泡石及海泡石复合样品进行了吸湿能力和放湿能力测试。与坡缕石比较,10g200目海泡石样品可以将10L密闭容器的湿度从70%降至4%,吸湿能力强于同样条件下的坡缕石。海泡石(10g)的吸、放湿能力经过3次吸、放湿实验后有所减弱,最后一次吸湿量达0.4g,放湿量达0.15g。实验还发现,30g海泡石和白水泥复合样品可以使10L容器内部的湿度稳定在40%~50%,因此,海泡石可以用作室内湿度调节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2.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海泡石结构和形貌以及吸附纳米二氧化钛的海泡石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采用BET法(以氮气为吸附气体)测定海泡石吸附纳米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的变化,用电子自旋波谱仪ESR对海泡石吸附纳米二氧化钛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进行表征。研究结果发现,海泡石对纳米二氧化钛有较好的吸附、分散作用,在自然光条件下可产生·OH,且在355nm波长照射条件下产生·OH的能力增强。这不仅解决了纳米材料团聚、不易分散的问题,而且增强了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多孔结构无机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对调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海泡石、沸石、硅藻土和坡缕石粘土的孔径和比表面积,研究其孔径和比表面积与吸放湿能力的对应关系.利用氮气等温吸附对孔隙结构进行测试、分析,通过BET法计算得出其比表面积分别为81.56、2.46、1.68和187.70 m2/g,平均孔径分别为8.53、18.20、31.57和11.79 nm.在温度25℃相对湿度分别为75%和35%的条件下进行吸放湿试验,4种样品的最大吸湿量分别为5.6%、2.2%、1.8%和6.0%,放湿量分别为4.4%、1.8%、1.6%、5.0%.数据对比发现,比表面积大且孔径分布符合在相应温湿度下以Kelvin公式计算出的孔径分布特点的矿物材料,如海泡石,吸放湿能力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