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1篇
自然地理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雷达测厚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一、引言 引进雷达作为探测极地冰盖和山地冰川的装置,是冰川学研究的主要技术进展之一。从Waite,A.H.和S.J.Schmidt(1962)以及S.Evans(1963)应用这种技术探测南极和格陵兰冰盖厚度以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雷达法较之以前使用的地震法与重力法测定冰川厚度,具有极大的方便性,精度高,速度快,既可以提供单点的测量,又能获得连续的冰床剖面。关于雷达法测定冷性极地冰盖的厚度,G.de Q.Robin等(1969,1975)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际喀喇昆仑学术会议”,于1981年9月14—17日在英国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召开(第一次国际喀喇昆仑学术会议,又称“地球科学新近技术进展”会议,于1980年6月23—25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真纳大学召开)。 应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邀请,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张祥松、陈建明,北京地球物理所林邦佐,兰州大学李吉均、徐叔鹰和董智斌等6人组成的中国喀喇昆仑学术小组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6篇学术论文。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交流1980年6—9月间国际喀喇昆仑考察队在巴基斯坦北部进行大规模多学科综合考察的研究成果,来自英国、中国、巴基斯坦、瑞士和美国的61位科学家总结应用现代先进技术解决地球科学有关基本问题的情况。会上共宣读了32篇论文(英国28篇,中国1篇、巴基斯坦3篇)。论文包括地质学、地震学(板块构造)、地貌学、冰川学、测量及自然灾害等6个专题。这次会议开得比较成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全面地反映了1980年为期3个多月的多学科综合考察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喀喇昆仑山现代冰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喀喇昆仑山,以崎岖的地形,巨大的海拔,以及广泛的冰川作用闻名于世界。它是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山系,约28—37%的面积为冰川所覆盖。我们根据陆地卫星影像统计,整个山系的冰川面积达18,009平方公里,约有102条冰川长度超过10公里(图1)。 喀喇昆仑山,地处中亚内陆干旱地区,为什么能发育规模如此巨大的冰川,这些冰川的时空分布、区域性特征、物理特征、近期变化等问题,是人们所感兴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山地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20,自引:16,他引:20  
王宁练  张祥松 《冰川冻土》1992,14(3):241-250
  相似文献   
5.
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冰川的近期进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共同修建的喀喇昆仑公路,于1978年6月胜利竣工。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五分之四的淡水以固态形式存在,因此,精确的确定所有的雪和冰的数量、分布及其变化,对了解世界水平衡和人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邻近人们居住地的冰川,更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是淡水的主要来源。在国际水文十年(IHD)期间,编纂世界冰川目录的想法实现了。为编纂全球性的永久冰和雪的目录,国际雪冰委员会工作组,在F·  相似文献   
7.
国际冰川学会将于1982年8月23—27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州汉诺威举行第二次应用冰川学讨论会(第一次应用冰川学讨论会于1976年在英国剑桥召开)。组织委员会由A.J.高  相似文献   
8.
说明:这份资料由任炳辉、邓养鑫、米德生、谢自楚、张祥松等根据地形图与卫星象片比较,以及部分冰川据野外考察和文献记述获得,由张祥松、米德生综合。表中No.108—116系喀喇昆仑山(巴基斯坦境内)冰川变化资料,是我们近年来研究的结果,列在表末,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苏联的雪、冰研究 1977年苏联冰川考察队研究了高加索山、中亚、阿尔泰山、西伯利亚中部和东部山地、极地乌拉尔、堪察加和库页岛以及南、北极的冰川,其主要的进展和成果是: (一)高加索山  相似文献   
10.
阿扎冰川 ◆▲慕士塔格山的冰川一 冰帽式溢出IlI谷冰J._ 昆仑山区大【u谷冰川一瞥中国冰川(一)@施雅风 @孙树国 @张祥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