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张欣平 《湖南地质》1991,10(2):97-104,T002
新化、湘潭等地跳马涧组的遗迹化石经笔者鉴定与描术者共15个遗迹属24个遗迹种(包括4个新遗迹种)。它们大部分属于跳马涧组上部,可分为Arenicolites-Palaeophycus组合,Skolithos-Planolites组合,Palaeophycus-Gordia组合,Rhizocorallium-Planolites组合,代表近滨环境,属Cruziana遗迹相。部分属于顶部Zoophycus-Cochlichnus组合和Zoophycus-Skolithos组合,属Zoophycus遗迹相上部。综合前人资料,湖南跳马涧组遗迹化石现已发现22属45种,可归并为居住迹、觅食迹、爬行迹、休息迹、啮食迹、钻孔、逃逸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八种生态类型。由跳马涧组下部至顶部,由以居住迹为主的遗迹组合,转变为居住迹、觅食迹同等发育或以觅食迹为主,转变为啮食迹为主的组合。反映由前滨转变为近滨,再转变为远滨,代表海水加深、海侵扩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花垣县渔塘铅锌矿含矿层时代,按湖南省地质矿产局四○五地质队的意见,属于早寒武世晚期。1981年笔者等在该区含矿层位及其上下层位发现一批三叶虫化石,特别是在含矿层位的下部发现大量渔塘叉尾虫(新种),据此笔者认为该含矿层的层位可能已属中寒武统,其地质时代可能为中寒武世早期,不是早寒武世晚期。本文共描述三叶虫7属11种(萁中有2个新种及2个夫定属种)。  相似文献   
3.
张欣平 《地质论评》1981,27(3):217-221
此文所述是一个有趣的发现。究竟是生物化石,还是沉积结构,曾组织过座谈讨论,但有不同认识。现发表此文,希望引起注意,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湘西北地区志留系泥盆系的痕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湘西北地区志留系、泥盆系痕迹化石9属11种(包括2个新种,1新亚种)及1未定属种,即:张家界克罗兹迹新种,窄长不等克罗兹迹新亚种,湖南双形迹新种,似海枝迹未定种,脆骨迹未定种A,脆骨迹未定种B,根珊瑚迹未定种,扁石迹未定种,节藻迹未定种,直洞迹未定种,蚯蚓形迹未定种及痕迹化石属种未定。痕迹化石分布广泛,对该区志留系、泥盆系的划分对比及古地理古气候的再造,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1年5月笔者与邓华龙老师指导本校地质普查找矿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在花垣县渔塘附近出露的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段第2层(q~(1-2))内,发现一批形状及构造类似盘星藻的化石,经请教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张文堂教授,他指出为海绵骨针。后由笔者鉴定,这批海绵骨针化石可归并为一新形态属、三新形态种。它们是:渔塘湖南海绵(新属新种)Hunanospongia yutangensis(gen.et sp.nov.),花垣湖  相似文献   
6.
新邵县马栏边下石炭统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区下石炭统的遗迹化石有下列7属:Chondrites,Planolites,PalaeophycusZoophycos,Phycodes,Gondia,Skolithos。根据遗迹化石,结合立体化石及沉积岩特征,该区邵东组下部为灰、泥坪,属Skolithos遗迹相;上部为陆表浅海,属Zoophycos遗迹相。孟公坳组仍代表陆表浅海,属Zoophycos遗迹相。刘家塘组代表潮坪环境,属Skolithos遗迹相。石磴子组属陆表浅海沉积,属Zoophycos遗迹相。测水组代表潮坪沼泽,属Skolithos遗迹相。梓门桥组下部代表陆表浅海,上部代表灰泥坪,由Zoophycos遗迹相转变为Skolithos遗迹相。上述沉积环境的变化反映四次地壳升降与海水进退旋回。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湖南跳马涧组的沉积环境曾有多人论及:湖南省地质局区测队(1980)认为在都厐岭岛东边湖南江华、新化等地为滨海沉积;湖南省区域地质志(湖南省地矿局,1989)持与区测队相同的观点;刘文均(1981)认为湘中泥盆系的沉积作用,是在一个三面为隆起区包围,海水由南西方向侵入的情况下开始的;柳祖汉(1984)认为跳马涧期海侵规模进一步扩大,湘中、湘南地区大部分处于陆源碎屑带(包括潮上带和潮间带的一部分)。上述作者都从宏观方面阐述了跳马涧组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