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中共发现遗迹化石 11属 12种,包括Skolithoslinearis、Skolithosverticalis、Ophiomorphanodosa、Arenicolitesisp.、Cylindrichnusisp.、Thalassinoidessuevicus、Diplocraterionparallelum、Taenidi umsatanassi、Macaronichnussegregatis、Palaeophycustubularis、Planolitesbeverlegensis和Cochlichnusanguineus。这些遗迹化石主要是无脊椎动物的居住迹、进食迹和觅食迹,其中大部分呈全浮痕保存,少数呈上浮痕或下浮痕保存。按其古生态和沉积学特征,可划分出三个遗迹组合:①Skolith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代表了平坦底型条件下的砂坪沉积环境;②Planol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反映了潮间带砂泥坪沉积环境;③Cochlichnus-Planolites遗迹组合,代表了平均低潮线附近的泥坪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
有关大震作用下楼梯与框架共同工作方面的研究还很少,采用结构有限元软件Midas/Gen,对一个5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式楼梯框架办公楼模型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对模型在大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楼梯和框架共同工作性能的研究,并与不考虑楼梯影响的框架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板式楼梯框架的失效机制和受力特点,指出了楼梯与框架共同工作时的受力不利部位.结果表明:楼梯相较于框架梁柱是模型的薄弱部位;模型的失效是从楼梯发展到框架,由下层发展到上层.最后根据模型的失效机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3.
许多研究已表明异形柱设置暗柱后能有效提高截面延性,但目前为止对带暗柱异形柱轴压比限值的研究尚为空白,从而影响了带暗柱异形柱的工程应用.针对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十字形异形柱,采用全过程非线性分析方法,在C++平台上编制程序,计算了不同抗震等级、不同肢长下的带暗柱与不带暗柱钢筋混凝土等肢十字形柱,在不同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与体积配箍率下的截面曲率延性比;并根据<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给出的不同抗震等级下的异形柱截面曲率延性比的要求,确定出带暗柱与不带暗柱的等肢十字形柱的轴压比限值,进而求出同一肢长下的带暗柱与不带暗柱的轴压比限值的比值;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带暗柱等肢十字形柱轴压比限值的调整系数的2种确定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的不带暗柱十字形柱的轴压比限值,利用该调整系数求出带暗柱的等肢十字形柱的轴压比限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陆相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生物扰动特征,以辽河拗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对生物遗迹化石进行了鉴定,统计了垂向剖面上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的分布特征。依据主微量元素参数反映的沉积条件,探讨了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与沉积环境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沈检5井S34Ⅱ和S34Ⅰ油层组发育生物扰动构造,生物遗迹化石以古藻迹(Palaeophycus)和漫游迹(Planolites)占优势为特征。生物扰动构造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沉积物中,扰动层厚度在5~51 cm,扰动指数以3~5级为主。主微量元素参数分析表明S34Ⅱ和S34Ⅰ油层组沉积期的古气候、古生产力、古盐度和古水深条件相近,即为相对温湿的古气候、低古生产力、淡水—微咸水盐度条件和浅水沉积环境。沉积环境变化幅度小是造成S34Ⅱ油层组与S34Ⅰ油层组发育的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研究还难以明确单个油层组内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变化的主控因素。该项研究加深了对陆相浅水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遗迹化石组成和生物扰动指数变化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采集处理的高精度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综合地震、地质、油藏信息细化描述潜山内幕构造,有效提高潜山界面和内幕断层解析的精度和可靠性。东胜堡潜山形态表现为北西南东向展布的背斜特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三组断层,其中北东向断层为主干断层,断层间切割关系比较合理。依据变质岩潜山多种类型岩性的测井响应差异和微观储集空间特征,综合3700系列测井资料定性识别6大类岩性,建立优势岩性和有利储层测井识别综合图版,进一步完善太古宇变质岩孔隙-裂缝型储层测井评价技术。通过有机结合井眼的"硬数据"与地震的"软数据",从骨架岩石特征、储层流体等方面分析影响内幕反射特征的关键因素,针对性提取38种井旁地震属性,解析地震反射特征,寻找岩性-裂缝-地震反射-产能之间的匹配关系,优选能量属性,实现内幕有利储集体预测。结果表明,有利储集体发育具有一定的分段性,在潜山顶面以下50~300 m范围内最为发育,局部表现出不规则透镜体状,是东胜堡潜山油藏开发的有利潜力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都江堰、彭州、崇州、绵竹四地中小学72幢砖混结构教学楼震害调查资料,按教学楼所在地区峰值加速度分类,分析了砖混结构教学楼的震害特征.震害统计数据表明带壁砖柱是此类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砖混结构教学楼抗震设防的若干建议,可供此类结构教学楼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7.
鉴于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行波效应规律尚缺乏系统研究,借助建筑结构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采用一致与非一致两种激励方式对165~1100m/s地震波速作用下长度为33~264m的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通过对比一致与非一致激励下的梁弯矩、剪力和轴力,详细讨论了其随波速、长度以及不同部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波速越慢,模型越长,行波效应越明显。框架梁弯矩的增大作用主要集中在264m模型第1层两端,减小作用表现在各模型第1层中部和第2、3层的梁上;剪力与弯矩有相似的变化规律;梁中存在拉力与压力,中部各梁的拉力和压力较两端的梁要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非线性全过程数值仿真算法确定不等肢T型、L型、十字型柱截面曲率延性比。再根据异形柱框架结构受地震作用时应具有的柱截面曲率延性水准确定不等肢T形、L形、十字形柱轴压比限值,为不等肢异形柱设计提供了必须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结构行波效应研究现状,文中借助建筑结构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采用一致与非一致2种激励方式对长度为33~264m的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通过对比一致与非一致激励下的柱弯矩,剪力以及轴力,详细讨论其随波速、长度以及不同部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柱内力都遵循波速越慢,结构长度越长,行波效应越明显.框架柱弯矩第1层与2、3层差异比较大,增大的柱主要集中在结构第1层两端,1层中部和2,3层的柱均表现为减小;剪力与弯矩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只存在量上的差别,正负剪力与弯矩分别最大差异只有4.4%,-4.5%;波速、长度的改变对柱轴力的影响有限,变化幅度不超过2.7%.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陆相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生物扰动特征,以辽河拗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对生物遗迹化石进行了鉴定,统计了垂向剖面上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的分布特征。依据主微量元素参数反映的沉积条件,探讨了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与沉积环境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沈检5井S34Ⅱ和S34Ⅰ油层组发育生物扰动构造,生物遗迹化石以古藻迹(Palaeophycus)和漫游迹(Planolites)占优势为特征。生物扰动构造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沉积物中,扰动层厚度在5~51cm,扰动指数以3~5级为主。主微量元素参数分析表明S34Ⅱ和S34Ⅰ油层组沉积期的古气候、古生产力、古盐度和古水深条件相近,即为相对温湿的古气候、低古生产力、淡水—微咸水盐度条件和浅水沉积环境。沉积环境变化幅度小是造成S34Ⅱ油层组与S34Ⅰ油层组发育的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研究还难以明确单个油层组内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变化的主控因素。该项研究加深了对陆相浅水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遗迹化石组成和生物扰动指数变化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