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453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绿化覆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绿化率和绿化布局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人居适宜性。研究中将2005、2010、2015年北京市土地利用(LUC)数据中的城市居民用地作为城区范围,应用Landsat 5、GF-1影像数据和MODIS产品,利用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了2005、2010、2015年的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数据,并获取了同期的植被指数(NDVI)数据;继而以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均匀度和植被指数为评价指标,在公里栅格和行政区2个尺度上探讨了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动态特征。研究表明:① 3个指标在空间和时间2个维度、区县和栅格2个尺度上都表现一致。这反映北京市过去10年中,在绿化面积增加的同时,绿化的空间布局得到优化改善,绿化的质量得到提高。② 2005-2015年,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面积由518.93 km2 增加到1405.54 km2,绿化覆盖率由39.9%增加到49.13%,绿化覆盖均匀度由0.598增加到0.653,植被指数由0.42增加至0.5。③ 北京市城市绿化建设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中心城区绿化建设缓慢,成效不明显;重大绿化建设成果主要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区和远郊区县。城市绿化改善过程主要发生在2005-2010年。  相似文献   
2.
以首都圈地区现今活动断层上近20年的位移测量资料为依据,用二维线弹性有限元对该区断层的活动特征进行了拟合,并结合有关资料讨论了该区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1977-1986年间该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与华北较一致,约为N45°-80°E;1986-1990年其主压应力方向向北偏转,约为N5°-60°E;1990年至现在其主压应力又向东偏转,角度大于第一阶段,约为N80°-95°E。该区的张家口-延庆一带近期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丰镇-阳高-大同地区和凉城-古营盘地区应力较高,也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中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中不同深度的孔隙水压力、超孔隙水压力、相对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孔压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微观解释。结果表明:(1)处理区外侧,孔压变化主要由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受真空影响较小;(2)在处理区内,孔压变化受真空负压、土体渗透性和堆载荷载的影响。真空作用下的渗流是孔压消散的主要方式,土体渗透性的强弱影响着孔压消散的速度,消散的孔压转化成有效应力,促使土颗粒移动,对孔隙水产生挤压,这使孔压消散呈脉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定西鲁家沟黄土剖面15 ka以来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鲁家沟黄土剖面粒度、磁化率、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变化和14C测年结果,分析和讨论了定西地区近15 cal.kaBP以来气候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15 cal.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末次冰期晚期(14900~11200 cal.aBP),气候较为寒冷干旱;(2)全新世早期(11200~7560 cal.aBP),气候开始转暖转湿,但整体上较为寒冷;(3)全新世中期(7560~3600 cal.aBP),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风强盛;(4)全新世晚期(3600~1200 cal.aBP),气候变得干旱,夏季风强烈减退,风尘堆积旺盛,形成了现代黄土和表土层。该区末次冰期晚期以来的环境变化是不稳定的,气候存在频繁次级波动。1500~1200 cal.aBP的晚全新世期间,有机质含量出现峰值,表明气候总体向干旱化发展的同时,叠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 (Pseudoalteromonas sp.strain No. 2 72 )分别降解均聚古罗糖醛酸(PG)和均聚甘露糖醛酸 (PM) ,经 Bio- Gel- P6和 POROS- HQ2 0分离得到 2种三糖纯品 ,经 ESI- MS,1 H- NMR,1 3 C- NMR,1 H- 1 H COSY,1 H- 1 3 C HMQC确定其结构为 Δ4,5-古罗糖醛酸 - α(1→ 4 ) - L-古罗糖醛酸 -α(1→ 4 ) - L -古罗糖醛酸 (简写为Δ GG)和Δ4,5-甘露糖醛酸 -β (1→ 4 ) - D-甘露糖醛酸 -β (1→ 4 ) - D-甘露糖醛酸 (ΔMM) ,为进一步从事构效关系研究提供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6.
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海洋底栖生态系中,大型底栖生物在有机碎屑的分解利用、调节泥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促进水体的自净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身又是其他经济动物的食物,其生产量与渔业产量密切相关,因而底栖生物资源量分布常是衡量海区渔业资源状况的最基本要素.为了解苏、鲁交界海域的底栖生物资源量现状,于2002年6月对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以下简称前三岛)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区位于海洲湾外侧,最近点距山东省岚山港和江苏省连云港约10~20km,调查范围为35°08 263'~34°59 598'N,119°14 686'~120°21 160'E.  相似文献   
7.
BAI  Yu-chuan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4):483-498
The Haihe cohesive sediment, which is typical in China, i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for its basic physical and incipientmotion properties. Following the requirements of dredging works in the Haihe Estuary, cohesive sediment samples weretaken from three location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sam-ples and to examine the incipient motion of the cohesive sedi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cohesive sediment has an obviousyield stress τb, which increases with the mud density in a manner of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and so does the viscosityparameter η. The cohesive sediment behaves like a Bingham fluid when its density is below 1.38 ~ 1.40 g/cm3, andwhen denser than these values, it may become a power-law fluid. The incipient motion experiment also revealed that theincipient velocity of the cohesive sediment increases with the density in an exponential manner. Therefore, the incipientmotion is primarily related to the densi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ase for non-cohesive sediment in which the incipi-ent mot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diameter of sand particles instead. The incipient motion occurs in two different ways de-pending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mud in the bottom. For sufficiently fine particles and a concentration lower than1.20 g/cm3, the cohesive sediment appears as fluidized mud, and the incipient motion is in the form of instability of aninternal wave. For a higher concentration, the cohesive sediment appears as general quasi-solid-mud, and the incipientmotion can be described by a series of extended Shields curves each with a different porosity for newly deposited alluvial mud.  相似文献   
8.
9.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10.
对冲绳海槽中段DGKS9603孔134个样品(孔深0~481cm),测试了18种常、微量元素,对该柱样的29个样品(孔深0~488cm)进行了REE测试。对采自长江三角洲的CYm柱样和黄河三角洲的S3柱样中的晚更新统的5个样品进行了常、微量元素和REE测试。分析表明,冲绳海槽中段在全新世、末次盛冰期和末次间冰期的沉积物均以陆源物质为主,生物沉积为次。末次盛冰期以陆源硅质碎屑沉积的大量增加为特征;全新世生物沉积量有较大的增加;末次间冰期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但较全新世更富陆源物质。冲绳海槽的物源演化受末次冰期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对比冲绳海槽与长江和黄河物源的地球化学参数,包括REE、稀有元素、惰性常、微量元素,判识出末次盛冰期冲绳海槽的陆源物质,具有长江源的物质属性,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古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