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0 毫秒
1
1.
本文用GC-MS分析了青海湖沉积物中无环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特征。青海湖沉积物中姥鲛烷/植烷比值(Pr/Ph)都小于1,表明沉积物沉积时的环境是还原(缺氧)条件。沉积物中的C_(18)类异戊二烯酮相对正烷基-2-酮随深度增加有减少趋势,这可能是C_(18)类异戊二烯酮向其烷烃对应物转化的结果。作者还首次报道了青海湖沉积物中的植烯醛和姥鲛烯醛,它们是植醇降解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它们的检出对植醇成岩过程中各步骤解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光国  范璞 《沉积学报》1992,10(2):126-134
本文用GC-MS技术分析了美国南佛罗里达盆地Sunnliand原油和油源岩抽提物中的芳烃,以便探讨碳酸盐岩环境中芳烃的分布特征,并用来重建古环境.Sunnliand原油和油源岩中含较半富的萘、菲、二苯并噻吩和三芳甾烷等化合物,甲基二苯并噻吩异构体呈V型分布.芴、氧芴和硫芴三系列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以及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如:Pr/Ph<1、正烷烃在C22-C30范围内呈偶碳优势、无或很少有二环倍半萜、含丰富的含硫芳烃等,指示Sunnliand原油和油源岩形成于海相强还原高盐环境.Sunnliand原油和油源岩中检出的一些化合物如:D环芳构化8,14-断藿烷、长链烷基苯、长链烷基苯并噻吩以及很高的延伸藿烷(C31-C35)和C24、C26四环萜烷表明Sunniland有机质有细菌输入.成熟度参数指示Sunniland原油和油源岩属未成熟至低成熟.  相似文献   
3.
泥炭的热模拟研究──过渡带气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泥炭进行了低温长时间模拟实验研究,并探讨了过渡带气的形成机理。甘南泥炭气、液态烃产率高。液态烃由热解油和残余气仿沥青“A”两部分组成,热解油中以C─C14较轻馏分为主,残余氯仿沥青“A”则以非烃、沥青质为主。随热演化程度增高,烃类增加,非烃和沥青质急剧减少。模拟气体组成以非烃气体(CO等)为主,随温度升高,气态烃产率升高,烃类气体中以甲烷为主。200℃~400℃温度下产生的甲烷碳同位素δ13C为-53.82~-33.66‰。研究表明低热演化阶段伴随腐殖物质的降解和干酪根的分子重排作用能产生甲烷同位素较轻的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  相似文献   
4.
煤型气烃类组分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中的煤型气和油型气烃类气体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煤型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在未成熟到低成熟阶段(R0<0.7%)与油型气无明显差别。从低成熟开始,煤型气甲烷随热演化程度的增高相对油型气逐渐富集重碳同位素。在热演化程度达到1.0左右时,二者δ13C1的差别最大(达7‰左右)。之后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二者δ13C1的差值逐渐减小,当热演化程度达到过成熟阶段之后,二者又基本相近。煤型气和油型气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气短岩母质碳同位素组成的控制。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是鉴别煤型气和油型气的较有效的指标,通常煤型气的δ13C2>-28‰,而油型气的δ13C2<-28‰。热演化程度对煤型气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影响不够明显,而对油型气重烃碳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影响。煤型气(甲烷及重烃)的氢同位素组成主要与源岩沉积时的水介质有关,由陆相淡水环境沉积的源岩形成的煤型气相对富集氢同位素气。煤型气从甲烷到了烷随着碳数的增加,氢同位素组成依次增重,即δD1<δD2<δD3<δD4.  相似文献   
5.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氧四环素(oxytetracycline,OTC)在褐土、红壤与森林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同时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E.coli ATCC 25922)作为实验菌株,研究了土壤吸附态的氧四环素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均可以对OTC在三种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曲线数据进行良好的拟合,OTC在褐土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呈线性,而在红壤与森林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呈非线性,且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方程。OTC在三种土壤上的解吸过程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土壤吸附态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表明,OTC与土壤发生吸附作用之后,依然具有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杀生剂作为抑菌活性成分,广泛应用于药物、个人护理品、食品、农业及其他多种领域中。大量杀生剂会直接或者随污水处理厂出水进入地表水环境中,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本研究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61个湖泊进行调查,共检出11种杀生剂,包括5种杀菌剂、1种防污剂、3种尼泊金酯类防腐剂和2种消毒剂,总浓度达103 ng/g。其中,多菌灵和尼泊金甲酯的检出率大于50%,分别为100%和96.2%。多菌灵和尼泊金甲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79±2.76)和(11.4±8.19) ng/g,其他杀生剂的平均浓度均低于1.0 ng/g。与国外许多河流湖泊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沉积物中杀生剂污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总杀生剂浓度的平均值为(16.7±14.5) ng/g。氟康唑、咪康唑、三氯生和三氯卡班可能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多菌灵和涕必灵主要来自面源污染。尼泊金酯类防腐剂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与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采用风险商值法对湖泊沉积物中杀生剂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发现多菌灵、尼泊金甲酯和三氯卡班在部分采样点具有高风险。有必要重点关注高风险污染物和高风险区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杀生剂对湖泊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