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我省自19—1978年间区内共发生248次浅震和10次深震。这些地震活动明显地受挽近期活动断裂构造控制,地震震中的分布显示带状及线状的规律性,据此划分了不同方向的地震带。本文分三个方面对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做了初步探讨。一、构造体系概况区内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经过不同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体系(带)有: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华夏式构造体系、山字型构造体系、旋扭构造体系、弧形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其中纬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是我省主要的构造体系,它们互相交切,组成了我省的基本构造格架。这些构造体系在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北缘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的东南缘,横跨性质迥然不同的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以赤峰——开原——和龙近东西向深大断裂为界,其南为中朝准地台的胶辽台隆;其北为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华力西晚期褶皱系。从早元古代到晚古生代末,南、北两区岩浆活动、构造变动以及地质发展史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华力西晚期(早二迭世末)北区大面积区域性隆起运动之后,结束了地槽的历史,经过晚二迭世——早三迭世过渡阶段,到晚三迭世南、北两区便形成一个整体,并沦为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五年,黄汲清教授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中,把吉林省北部地槽区划为古亚洲构造域天山——兴安地槽区的吉黑褶皱系和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然而,从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区域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地质资料。笔者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任纪舜、姜春发同志的具体指导下,于1981-1984年对吉林省及其邻区前人积累的区域地质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吉林省北部地槽区是以递进式转化的华力西地槽(早) 印支褶皱带。  相似文献   
5.
6.
吉林省大地构造位置横跨中朝准地台和天山一兴安地槽区两大构造单元。南部台区从青白口纪到二叠纪末处于地台发育早期稳定阶段,而北部地槽区从寒武纪到早二叠世末则经历了地槽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时期。早二叠世末,由于北部槽区大面积升起,大规模海浸业已结束,  相似文献   
7.
8.
狼洞沟地裂发生在浑江向斜的北西翼,由北西向主地裂带和北北东向地隆起带所组成。前者主要由成群成带展布的地裂缝,构成狼洞沟地裂的主体。走向N40°W,倾向南西,倾角50°以上,北东侧上升,南西侧下降,属高角度张性正断层性质。其升降幅度因地而异,一般在30~50cm,最大达1.1m。据野外调查资料,该地裂主要是在区域上北东—南西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北西向老断裂继承性所致,并与区域上的北东向压性浑江断裂带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吉林省北部吉黑褶皱系,是属地槽封闭的第三种型式——递进式转化。本文就其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0.
郯庐断裂北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郯庐断裂是纵贯我国东部的规模巨大的断裂带。它对我国东部的地质发展史、矿产分布、地震活动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它的主体在山东、安徽一带,研究较详。但向北经勃海入辽宁后伸向何处?则众说纷云。根据我们近几年来的野外地质观察结果和结合物探、卫片、地震等方面资料分析,对于郯庐断裂的北延问题,提出粗浅看法,与同志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