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7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宋传春 《地层学杂志》1998,22(4):315-320
山东车西地区沙河街组沙三、沙四段之间发育一套油泥岩“尾巴”段地层,其中沙三、沙四段的标志化石混生,在层位归属上一直存在分歧。通过标志化石组合特征的分析对比,并综合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以及岩电组合特征的研究,认为沙四段化石的延续是早期古生物分子的孑遗,沙三段标志性化石的产生是古生物新成员的先驱,以生物地层学进行层位划分应以标志化石新成分的出现作为一个新的时代阶段的开始,而油泥岩“尾巴”段的层序地层特征、岩石地层和岩电特征等均趋向于沙三段,所以将其划归为沙三段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沉积体系展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资料,根据沉积构造、相序、岩性剖面结构、砂体厚度、含砂率变化确定了准噶尔盆地与腹部地区侏罗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堆积了近4000m厚的浅水辫状三角洲相粗粒砂砾岩与深水湖泊相泥岩沉积,以广泛发育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西北缘、西缘和东侧发育3大物源区,相应地形成3支砂体.早侏罗世具“三分”或“二分”沉积体系分布格局,中侏罗世西山窑组沉积时期是重要转折点,此后水深总体变浅,中晚侏罗世继承了“二分”格局,但出现大面积剥蚀区.  相似文献   
3.
车镇凹陷车3潜山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车3井、车古20井钻探资料,结合高精度航磁重力加密测量、地面化探和放射性测量,以及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解释,研究了车镇凹陷车3潜山成藏条件,认为该潜山是埕南大断层下降盘二台阶上的断块残丘山,油源来自车西和大王两大新生代生油洼陷,油源条件好,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溶孔两种类型,盖层为石炭-二叠系。由于该潜山的特殊构造位置和潜山地层组合上的三层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潜山内幕块状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车15井区浊积扇沉积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心、地震、测录井资料,在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15井区的沙三下砂砾体中识别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其中,车古25井以具水道补给的(有根的)滑塌浊积扇为特色;内扇及水道最发育,为碎屑流夹浊流的巨砾岩、中细砾岩(厚10~20 m)与砾质砂岩夹薄层深灰、灰色泥岩;崩塌成因的巨砾(大小1.06 m)反映了陡的斜坡;地震上呈楔状外形,内扇为弱反射,中扇与外扇为发散、亚平行的连续反射。车57井以粒度偏细且有根的深水浊积扇与深湖相互层为特色;中扇发育,为厚(5~11 m)的水道碎屑流细砾岩与砾质砂岩,夹深灰色泥岩;水道沉积表现为钟型测井曲线。顺水道方向滑塌浊积扇由北而南产生进积,向盆出现深水浊积扇;2类扇体沿主构造线串珠状排列,包裹于大片的深湖相中,呈现"深湖包扇"的沉积格局。不同类型浊积扇的识别及其边界的确定,对于该区隐蔽圈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济阳沾-车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海侵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济阳坳陷沾-车凹陷大量的岩石薄片鉴定结果表明,该区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到四段的不同层位中,沉积了丰度不等的原生海绿石矿物;同时在沾化凹陷东部沙河街组四段上部产丰富的枝管藻(Cladosiphonia)化石,并以此形成藻礁灰岩沉积;在此材料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相关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沙河街组沉积期间,确实发生了海侵事件,从而为全面认识济阳坳陷盆地的沉积史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车西地区沙四,沙三段界线的多重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层划分对比中,存在着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多种划分方法。由于每种方法的划分侧重点不同,即便是最常用的方法,如何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在生物地层方法中,古生物标志化石作为划分层位的主要依据,多年亚直沿用,但不同时期标志化石有时混生,致命层位划分国为疑难。  相似文献   
7.
准中地区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噶尔盆地中部现今呈南倾的大单斜构造背景,中1、3区块中生代曾发育一大型正向构造单元,分析认为属低幅背斜构造.中3、中1区块位于该背斜构造的南、北两翼,受背斜构造的影响较大,而中2、中4区块位于该背斜构造的东侧,受背斜构造的影响较小,中1、中3区块与中2、中4区块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准中区块中生界侏罗、白垩系之间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应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构造层.研究还发现,准中地区中、新生界具有明显的负反转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