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第四纪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新的地质年代,持续了2.58个百万年,以两极发育冰盖、多期次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和人属的出现为特征。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建立高精度地层格架、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规律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现今的定义,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而更新统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其中,杰拉阶底界、卡拉布里雅阶底界和全新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与点位(GSSP)已确立,而更新统中阶和上阶底界GSSP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界线标志已确定。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天文旋回理论的普遍应用,第四纪年代地层界线年龄在不断更新,天文轨道旋回控制的万年尺度气候事件可以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尺。当前国际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分会的主要任务包括更新统中、上阶底界金钉子的确立、全新统进一步划分和"人类统"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江苏东南部启东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完成野外工作验收,通过整理分析新获取的地质资料,发现工作区内"下切河谷"地区地表下46~59 m处普遍存在棕黄色、灰绿色、灰黑色"硬黏土层",厚度2~10 m不等;局部地区钻孔岩心剖面在本层顶部表现为明显的古土壤层,见根痕构造、钙质结核等暴露成土特征,其下部可见灰黑色富有机质、植物碎屑的粉砂质黏土层。古土壤层的发现证明了本区在末次盛冰期并不完全为下切河谷地区,更新了前人对测区晚更新世末期沉积地层的认识;而厚度0.5~2 m不等的富有机质、植物碎屑的粉砂质黏土层为本区浅层天然气提供了气源。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新的地质年代,持续了2.58个百万年,以两极发育冰盖、多期次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和人属的出现为特征。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建立高精度地层格架、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规律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现今的定义,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而更新统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其中,杰拉阶底界、卡拉布里雅阶底界和全新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与点位(GSSP)已确立,而更新统中阶和上阶底界GSSP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界线标志已确定。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天文旋回理论的普遍应用,第四纪年代地层界线年龄在不断更新,天文轨道旋回控制的万年尺度气候事件可以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尺。当前国际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分会的主要任务包括更新统中、上阶底界金钉子的确立、全新统进一步划分和"人类统"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SZ04孔磁性地层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平原区西部的SZ04孔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合绝对测年,并与标准极性柱对比认为269.2 m岩芯清楚的记录了布容(Brunhes)、松山(Matuyama)、高斯(Gauss)极性带,及贾拉米洛(Jaramillo)、奥尔都维(Olduvai)等亚极性带和布莱克(Black)地磁漂移,其中B/M、M/G界限深度分别为100 m和155 m;SZ04孔底部碎屑沉积物形成的年龄大于5.23 Ma。研究发现,钻孔沉积物磁化率、岩石地层特征在特殊的时代界限附近有明显变化可进行区域对比。分析表明,第四纪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存在持续的构造沉降,且沉降中心持续往南东方向移动,构造沉降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三个重要的期次分别为2.58 Ma,0.78 Ma和0.125 Ma。  相似文献   
5.
冯文立  张平  季文婷 《江苏地质》2017,41(2):292-296
以苏北沿海低平原1∶5万伍佑幅区域地质调查为例,论述浅表沉积物调查的方法,包括使用Eijkelkamp槽型钻取样获取浅表岩性组合特征,运用数字填图系统操作完成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然后通过对地质点、剖面的综合分析,提取浅表地层的区域岩性、岩相特征,结合年代学数据,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分析该区域浅表沉积物的沉积演化过程,进而为苏北沿海低平原全新世地貌演化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