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Deweras群位于太古界津巴布韦克拉通的西北边缘Magondi沉积变质带内,岩性主要为变质陆相沉积岩和玄武岩,是古元古界地壳运动形成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相。出露在南部的Deweras群沉积岩和基性火山岩与北中部能进行较好的对比。通过分析Deweras群变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别使用不活泼痕量元素比值Zr/TiO2与SiO2、Nb/Y与SiO2两对参数统计,认为Silverside地区的变质玄武岩属于亚碱性玄武岩。各种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和比值参数相图分析也表明:位于变质带南部即Munyati,Mupfure和Alaska地区的基性熔岩与变质带北中部Doma西部地区角闪岩岩席特征一致,此处变质玄武岩均是幔源型原始岩浆演化成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非铜矿带造山带基本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大地构造演化模式,认为造山带的加丹加超群标准地层剖面由4个群组成,分别为罗安群、木瓦夏群、下昆代隆古群和上昆代隆古群,底部沉积岩时代为8.8亿年,其中以5.5~5.6亿年的卢菲利造山运动产生大规模北东向逆推作用为主要造山事件,并认为裂谷拉张与陆陆碰撞为本区大地构...  相似文献   
3.
大岩墙超铁镁质岩层上部主要有三个硫化物带,铂族元素(PGE)主要分布在这些矿带中,尤其富集在硫化物带的底部。下部两个矿带属星散硫化物成矿,二者距离较远;上部矿带铂族元素品位较高,分布在十分薄的岩层中。目前对层状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模式尚未进行足够的研究。初步认为下部两个矿带是硫化物从硅酸盐岩浆中经连续的结晶分凝作用形成;上部矿带是由于岩浆房底部比较原始的岩浆与顶部伴生浆液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4.
铜山-天目山花岗岩地处东秦岭的桐柏北部,由铜山、天目山两个花岗岩岩基或岩株组成,分别呈北西向蝌蚪状、南东向不规律带状展布于羊册-明港断裂带南北两侧,以往被认为是S型花岗岩。研究结果表明,其岩石化学以高硅碱富钾贫钙低镁及FeOT/MgO比值高、碱性、准铝质-过铝质为特点;稀土元素总量较高,Eu亏损显著,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呈典型的"海鸥型";微量元素中HFSE富集、Rb/Sr、Rb/Ba比值较高,Sr、Ba、Ta、P、Ti强烈亏损,属铝质A型花岗岩,明显不同于S型及I型、M型花岗岩。形成于叠覆造山期后的板内拉张环境,标志着东秦岭地壳在早白垩世中晚期仍处于伸展减薄塌陷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非铜矿带造山带基本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大地构造演化模式,认为造山带的加丹加超群标准地层剖面由4个群组成,分别为罗安群、木瓦夏群、下昆代隆古群和上昆代隆古群,底部沉积岩时代为8.8亿年,其中以5.5~5.6亿年的卢菲利造山运动产生大规模北东向逆推作用为主要造山事件,并认为裂谷拉张与陆陆碰撞为本区大地构造演化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