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春发 《江苏地质》2004,28(4):214-217
农业地质是以地质理论为基础与大农业专业理论相结合以解决农业相关问题,服务于农业,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虽然我国正在广泛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获取了较多的农业地质信息,但信息利用程度低,发挥的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分析了在我国开展农业地质研究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农业地质信息在农业区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吴春发 《地质与资源》2004,13(3):181-183
地质模拟正从一维、二维技术向三维技术发展,需要分析和处理的数据成倍甚至上百倍增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速度也随之快速增长,但运用常规的编程来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费时又费力.而MathCAD具有解决这一问题的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和仿真功能,将MathCAD应用于地质模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中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本文简要介绍了MathCAD的功能和其在各类地质模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地热资源是一种新型无污染能源,具有极高的开采价值,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内部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且具有易开采、利用的特点.但目前地热资源勘探的手段和研究方法单一,制约着地热资源的开采与开发.而盆地地热场模拟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并在油气成藏模拟中广泛应用.我们可以在已有的技术手段下结合盆地地热模拟技术来提高勘探的精度.本文还探讨了以地温控制方程与地下热水水流方程相结合来建立模型,模拟盆地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4.
新生滨海湿地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新生湿地内,根据植被分布状况,由黄河岸边至海滩方向布设了两条平行样带,研究土壤微量营养元素Fe、Mn、Cu、Zn和B分布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滨海湿地表层0~30 cm土壤中B、Mn、Fe、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94 mg/kg、439.87 mg/kg,22.25 g/kg、27.48mg/kg和46.39 mg/kg.从黄河岸边至近海光滩区,土壤中5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总体上呈逐渐增加趋势,在剖面上表现为波动变化规律.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中,5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及其与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总硫含量和土壤含盐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生滨海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和总硫含量是影响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地质模拟中数据插值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质模拟是地学研究的新手段之一。地质模拟需要将离散的有限空间样本点数据转变为连续、可视的地质剖面或地质体。因此,根据有限个空间样本点数据进行外推插值是地质模拟的一个重要问题。防止模拟失真,提高仿真性,是地质模拟的关键,而插值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着模拟的精度和真实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地质数据插值方法,对其在地质模拟的数据插值中应用选择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国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而受的损失达百亿之多。灾害的防治效果主要受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影响。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支持或辅助人们快速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随着决策支持技术的新发展、特别是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以及GIS等新技术的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将在各行各业得到更广泛应用。介绍了地质灾害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及其包括的崩塌、滑坡等8个子系统以及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温度场与压力场动态耦合下的沉积盆地热史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发  李星 《华北地质》2004,27(4):245-248
盆地热史模拟是盆地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盆地整体模拟的基础。温度和压力是烃类形成的两个主要控制因素,在沉积盆地中温度场与压力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制约机制。本文就从油气成藏动力学和盆地流体动力学的角度对盆地热流体运移下的温度场与压力场动态耦合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耦合下的温度控制方程。该方程不仅可以运用于沉积盆地热史模拟,推进盆地模拟技术的发展;还可以运用于金属成矿动力模拟,推动金属成矿动力模拟发展和提高成矿预测的精度等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