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凤鸣 《吉林地质》2001,20(4):4-6,32
面对资源、环境、人口、地质灾害等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严峻危机,需要我们掌握地球内部的客观规律,不断更新和寻找地球科学理论和新的思维方式,掌握地球科学发展趋势,以协调好人与自然、人地关系及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2.
吴凤鸣 《国土资源》2007,(11):56-57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集情、神、文、理于一体的古老文学样式。诗,语言优美,充满了灵性、哲理、激情和想象。诗,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七龄少女到耄耋老人,从家庭妇女到王侯将相,中国诞生了无数的诗人,就像满天的繁星照亮了中华文化的天空。中国古诗,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就是一条千古流淌的文化长河,其内容涵盖了大千世界,千种  相似文献   
3.
吴凤鸣 《国土资源》2009,(10):60-61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这位生于19世纪初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一生最传大的成就是创造了"进化论",其著作《物种起源》于1859年问世,并成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地质科学发展历史的回顾及21世纪地质科学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鸣 《吉林地质》1998,17(1):9-22
本文围绕大陆漂移学说的兴衰史,板块构造学说诞生、发展与演变史,及其引起学术上的论战,促使地质科学逐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有力地推动了地质科学朝着革命的新方向,走向繁荣。在21世纪地质科学展望论述中,提出了横向交叉、渗透、综合走定量性发展的新方向,为解决人类面临生存危机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完善自身作为横断学科的构架;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协作,不断丰富地质科学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国浩瀚的古籍中,记载着大量而丰富的古生物资料,反映着古代人民对古生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知识是源远流长。 在《神农本草经》、《山海经》、《史记》、《华阳国志》、《汉书·地理志》、《荆中记》、《太平寰宇记》、《太平御览》、《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朱子语类》、《梦溪笔谈》、《本草纲目》中,都有精湛的论述,代表着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矿床学从旧石器时期的萌芽至今,已在世界展露头角。我国当前紧迫的资源问题对地质找矿提出了高效、高质量、细致化的要求。我国近年提出的"危机矿山找矿"就是矿床学理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余秋雨今年曾在凤凰卫视《秋雨时分》栏目中回答北京大学研究生问他怎么看"传媒感兴趣的不是科学家的现象……",传媒冷落科学家是完全不对的,科学家默默地做出巨大贡献,平日不被传煤关注,已经说不过去,好不容易遇到一次颁奖了,媒体还是不理睬。余秋雨分析说:"这与传媒的基本素养有关……因为他们缺少这种思路、话语、敏感,更不知道在人类科学的重大贡献面前,如何与读者津津有味地沟通。"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家的研究成就、贡献认识不足,对他们在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茫然不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早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之日心理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不胜枚举,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之大,至今仍是难以估量的。《地学浅释》的问世,对晚清维新变法的影响和作用,凸显出科学家及其成就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球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切在流,一切在变。"地球运动的思想恐怕最早出现在中国。《诗经·十日之交》有"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认识,出现在2700多年前;"沧海桑田"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距今也1600多年的历史了。现代地质学诞生在欧洲,如从赫顿(旧译郝屯)时代算起的话,也不过200多年的时间。从认识地球运动现象的感性阶段,到形成大地构造学的系统理论阶段,人类经历了2500多年的探索。大地构造学是地质学科的基础学科,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的科学,属于广义构造地质学、传统构造地质学组成部分;而构造地质学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受地壳运动而变形的各种构造类型,两者有着发展史上的源渊关系。在研究对象上同时研究岩石圈地质体的形成和形变之构造作用,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其所不同的是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大型的、乃至全球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承的。从历史上说,1850-1854年德国地质学家瑙曼在《记录地质学教程》中所述,是作为同义语而广为流行。1936年克鲁斯对两者专门做过论述和分工,他认为: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构造和运动的科学,而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大型大区域,乃至全球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9.
吴凤鸣 《地理研究》2011,30(11):2109-2114
白眉初(1876-1940)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家,是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从古代地理常识向近代科学地理学发展阶段新地理观的倡导者之一。他最早提出地理学研究要着重于人地关系因素;认为地理学是一门具有宏观性、时效性、社会功能性的学科。白眉初的《地理哲学》一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他的地理学思想。他主要负责编辑的《地学杂志》,为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丁文江,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由于历史原因,公众对他的了解不多。作为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对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思想上,他把西方近代科学的基本精神介绍到中国,试图改变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作为国家变革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在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当代中国,认知历史,温故知新,借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熟悉丁文江,了解他的精神世界,对今天的我们将起到一种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