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1.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中普遍发育一套粒度偏细的富凝灰质的复杂岩性段,包括(沉)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及凝灰质砂岩。以阿南凹陷腾格尔组一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X衍射矿物分析等手段,讨论凝灰岩及凝灰质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区凝灰岩主要呈薄层状夹于厚层泥岩中,分布在深湖-半深湖亚相,储层物性较好,以脱玻化孔为主,局部见隐晶、微晶的长英质或白云石充填脱玻孔或粒间孔。沉凝灰岩和凝灰质泥岩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远端和滨浅湖亚相,处于中成岩阶段A2亚期,以凝灰质蚀变作用为主,生成的黏土矿物易充填孔隙,导致储层物性较差,以微孔和构造微裂隙为主。凝灰质砂岩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处于中成岩阶段A1亚期,溶蚀作用强烈,导致储层物性较好,以长石和方解石胶结物溶孔为主。研究表明,阿南凹陷腾一段的有利储层主要为分布在半深湖-深湖亚相的凝灰岩及扇三角洲前缘的凝灰质砂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