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1.
淮河是一条地位重要而多灾的河流,流域内光,热、水资源丰富。水、旱,碱自然灾害频繁,系统地研究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的地质背景并深讨洪涝灾害治理的地质途径有着重要的意义,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与区域构造、地层、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查清这些条件,有助于水利工程的合理布局及开发地下水库和改善储、排水条件。对提高流域蓄水能力、抗旱防涝有一定效果。划分水资源系统,采用系统分析技术,建立水资源联合调度的优模型是挖掘资源潜力,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的技术途径之一。完成上述研究课题,需要在广泛搜集、综合分析前人资料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补充调查、钻探、微观分析动态监测和重点试验等手段,研究河道的发育史,堆积物的形成环境、现代构造的活动特征、地层结构及岩性等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的成机理,灾深入研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相互转化规律,总结各地的治水经验,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泥灰岩形成环境的分析,认为它属第四纪下更新世山前坡麓面状弱水流作用环境下形成。其岩溶地下水运移模式,根据其地质构造环境的差异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划分为三种,其中第Ⅲ种模式水源地的水资源量较大。   相似文献   
4.
1987年7月8日15时40分大雨过后,在西平县砖探乡李湾、杨树庄和楼房庄分别发现了地裂缝。相隔11天之后,遂平县诸市乡葛口村,又发现了地裂缝。西平县三个村庄的地裂缝发生在洪河右岸,遂平县葛口地裂缝发生在沙河左岸,两地近南北向,相距约27公里,两处地  相似文献   
5.
读《河南地质》1985年第3期刘书丹同志《河南平原区第四纪地层区划》一文后,笔者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商榷。 (一)第四系底界问题第四纪底界时限,莫斯科会议多数国家的代表赞成定为200万年左右。在我国基本有两种意见:一是200万年;另一是300万年左右。如果两种意见不能统一,必将引起第四纪地层划分上的混乱。如三门峡剖面不少中外地质学家曾亲临考察研究,对于第四纪底界位置就有两种意见:其一,放在东坡沟最下部泥砾层底部,它的年代约为340万年左右;其二,放在含丽蚌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地裂缝分布广泛,遍布43个县(市)128处。主要形成于1970~1991年间。文章概述了全省地裂缝时空分布,分析了地震、构造、地层岩性、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地裂缝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地裂缝成因、活动周期、预测、防治等问题。认为全省地裂缝主要是人类采矿活动和构造活动两大因素引起的。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裂缝主要是地应力释放的结果。与太阳黑子11年活动周期一致,而且发生在谷年附近。地裂缝危害主要发生在显示阶段,气象干旱强烈蒸发以及阵雨、暴雨引起地面积水汹涌流入地下是地裂缝显示的两个条件。故控制这些显示条件,可有效地防治和减轻地裂缝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卢积堂 《河南地质》1997,15(1):71-77
河南省地裂缝分布广泛,遍布43个县(市)128处,主要形成于1970~1991年间,文章概述了全省地裂缝时空分布,分析了地震,构造,地层岩性,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地裂缝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地裂缝成因,活动周期,预测,防治等问题,认为全省地裂缝主要是人类采矿活动和构造活动两大因素引起的,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裂缝一要地应力释放的结果,与太阳黑子11年活动周期一致,而且发生在谷年附近,地裂缝危害主要发生在显示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