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523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海洋湍流速度脉动的一维概率密度作了测量,并把测量结果与高 斯分布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表明,一个接近于高斯分布而另一个却差别较 大。计算到直至五阶湍流相关函数并与网格湍流进行了比较,结果都表明小时 间间隔中测量结果与网格湍流的结果近似一致,而大时间间隔中却相差很大。 以上结论说明了较长的测量时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南海东北部海区的溶解有机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近年来,海洋学家们对海水中溶解有机质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很大的注意。海水中总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是海洋内部的生物学过程,包括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浮游植物的直接分解,死细胞的溶解和部分矿化、海洋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和河流以及大气将陆源有机质搬入海洋等。这些溶解有机物很快被异氧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所利用,可能也有不到10%的溶解有机质变成大分子量的络合物混进难溶的残质中沉到海底。目前,一般采用有机碳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厦门海域鱼体稀土元素的生态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5—1996年在厦门海域采集了28种鱼类样品,用ICP—MS法测定了15种稀土元素(REE)的含量,研究了鱼体稀土元素的组成和分布模式及与海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海域鱼体REE总量介于12.4—596.5ng/g,平均为(77.5l2.8)岭g。鱼体明显官集轻稀土,同时轻、重稀土之间则存在较大的分馏作用,说明轻稀土的生物学效应比重稀土更为显著。鱼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体上与海水REE分布模式接近,并且鱼类REE含量与近岸陆架海水REE含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海洋鱼类对稀土元素的利用遵从丰度规律。鱼类对稀土元素的富集系数在103以上。稀土元素沿厦门海域食物链的迁移传递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海表层流场的卫星跟踪浮标观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运用卫星跟踪漂移浮标资料分析南海表层海流 ,研究了有关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结果表明 ,秋、冬季入侵南海的黑潮水有一小部分沿台湾南岸折回黑潮主干 ,并有时在台湾西南外海形成反气旋涡旋 ,其余大部分黑潮水西行进入南海内部。吕宋岛西部沿岸流始于 1 3°N以南 ,沿菲律宾西海岸北上抵达吕宋岛西北角 ,与黑潮水混合后西行  相似文献   
5.
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8年3~5月和1999年5~6月在西沙和南沙的12座珊瑚礁水域渔业资源专业调查资料以及1998年2月~1999年12月在南沙群岛水域进行的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南海珊瑚礁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专业调查结果:捕获软骨鱼类14属16种,渔获量计64尾2 844.1kg,优势种为大眼角鲨、鼬鲨、日本燕、侧条真鲨、灰六鳃鲨;监测调查表明南沙珊瑚礁水域的软骨鱼类在全年均可捕获,产量的变动主要与捕捞努力量相关。综合2种调查知:软骨鱼类在南海珊瑚礁水域总体分布范围较广,单鱼种在各个岛礁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性;南海珊瑚礁区捕获软骨鱼类的主要作业方式为延绳钓和大型流刺网。  相似文献   
6.
7.
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复杂的地表条件, 适合于探测层状介质的地震反射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 探测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等, 需研究相应的地震方法技术, 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展的。本文就非线性地面地震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并就该方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市烤烟热量资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广泛搜集本地及相邻地区烤烟以及相关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与“3S”技术相结合,从攀枝花市烤烟生长发育规律出发,较系统地分析了攀枝花市烤烟生产中热量条件的区域分布特征、垂直变化规律和主要优势,为攀枝花市烤烟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海海面高度和输运流函数: 全球 变网格模式结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南海环流结构和变异及其与外部水域的关系, 我们建立了一个嵌套于全球大洋环流模式中的高分辨率中国近海环流数值模式. 给出模拟所得南海月平均以及年平均的海面高度和流函数分布, 与TOPEX/POSEIDON资料比较表明, 所得海面高度距平与观测十分一致. 基于这些结果, 讨论了南海的环流结构, 尤其是上层环流结构. 结果表明: 对于表层海水来说, 黑潮在冬、春和秋季均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 夏季则表层没有入侵. 但对于整个海水而言, 全年均有海水从太平洋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 这一差异表明, 在夏季, 太平洋的海水是在次表层和中层入侵南海的.南海北部陆坡附近全年受气旋式环流控制. 夏季的南海南部反气旋流圈、越南东南离岸流和冬季的南海南部气旋流圈都得到了很好的再现. 南海海面高度和海面高度距平之间的差异明显. 表明, 在利用卫星高度计资料研究南海的上层环流时, 长期平均海面高度的空间分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DSQ型水管倾斜仪是“九五”期间推出的数字化地震前兆仪器,本文介绍了一些如何调整换能器的电压灵敏度及调整中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