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柱色谱分离出东川-易门铜矿床中的可溶有机抽提物各组分,并用GC、GC-MS-MS方法对烷烃馏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探讨了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有机质的来源、有机质的原始沉积环境以及热成熟程度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云南楚雄中生代陆相盆地发育了良好的含煤、含铜和含膏盐的三位一体的建造组合。煤、膏盐和砂岩铜矿床中有机质在丰度、类型、成熟度、可溶有机质及生物标志物上既有一定差异,又有一定的相似性。煤和膏盐均参与了砂岩铜矿成矿作用,煤系为改造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还原性有机质,膏盐提供了氧化性的SO2-4,间接提供了硫源。  相似文献   
3.
楚雄盆地铜、盐、有机质相互作用与砂岩铜矿生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楚雄盆地含煤、含铜和含膏盐建造中的有机质在来源、类型和成熟度上是不一致的。成岩期干酪根降解形成的短链羧酸是矿源层中铜活化的重要因素,石油烃是矿质搬运的重要载体。改造成矿期,天水淋滤膏盐展形成富SO_4~(2-)的下渗氧化性流体,为改造成矿提片供了硫源。另一方面,来自基底的含矿流体沿同生断裂上涌,混染煤系地层形成还原性流体,沿次级断裂进入到高渗透的砂岩储集层。当两种流体在砂岩中相遇时,发生氧化-还原作用而形成改造期矿体。  相似文献   
4.
黄铁矿标型特征在金矿地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老君山含锡花岗岩的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综合研究了滇东南老君山花岗岩的特征,从宏观地质现象、岩石特征、REE组成、同位素地质及包裹体测试等方面探讨了岩石的成因,认为老君山花岗岩是壳源型重熔岩浆花岗岩,形成于750—880℃及500巴左右的温压条件下。岩石富含Sn、W、Be、Cu、Pb、Zn等成矿元素,是本区Sn、W多金属矿产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6.
大坪金矿床石英的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石英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包裹体特征及同位素组成,从而提供了有关大坪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矿床成因及找矿远景等方面的矿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白秧坪矿床的S、Pb、C、O、H同位素组成特征和辉砷钴矿的Co/Ni比值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金属硫化物的硫源可能属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来源硫和盆地沉积硫酸盐来源硫的混合硫;铅由赋矿地层下伏沉积岩和盆地基底岩石所提供;成矿流体中的CO2具有两种来源,可能分别由蚀变海相碳酸盐岩和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热解形成或者沉积有机质脱羧基作用形成,成矿流体属SO4-Cl-Na-Ca型、大气降水演化而成的盆地热卤水;矿床中钴可能也源自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坪金矿床控矿断裂受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断裂带构造形迹和结构面力学性质分析、节理统计以及定向薄片显微分析,采用岩组分析法和石英变形纹费氏台测量,测得成矿前期i应力σ_1的产状为NE45°±5°,侧伏角为40°±5°;成矿期主压应力为NW70°±5°,侧伏角35°±5°;成矿期后主压应力转变为SE20°左右,侧伏角约45°。研究表明,成矿期NW向断裂具张扭性,为最佳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9.
"改造成矿作用"是涂光炽院士提出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有如下基本论点和鲜明特色:矿质来源的广泛性;成矿流体的特殊性;成矿元素的活泼性;改造作用的内生性;断裂构造的主导性;赋矿岩石的多样性;改造矿床的普遍性;成矿作用的独特性与应有地位——矿床分类的四分法。滇中大姚-牟定式砂岩铜矿是典型的沉积-成岩-后生-改造成因。其主要论据与以下要素有关:裂谷成矿背景;矿源层(K、J)、矿源岩(元谋古陆);矿体受地层层位、岩相、岩性控制,其生成与煤系(提供有机质)、盐层(提供卤素)密切相关;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流体性状与水的来源、有机质类型及其作用在不同成矿期、成矿阶段显著不同。从岩石学的名词概念来解读和划分"改造成矿作用"的上限与下限:上限确定在后生作用之后,下限在变生作用之末。  相似文献   
10.
滇西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年龄讨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滇西兰坪盆地内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主阶段的石英样品进行了40Ar 39Ar快中子活化测定,谱线特征为马鞍型,其坪年龄为(58 05±0 54)Ma,最小视年龄为(56 76±0 81)Ma,等时线年龄为(54 30±0 15)Ma,三者均十分接近,说明所测石英样品的年龄可靠。而石英的流体包裹体Rb Sr同位素分析数据因线性关系不太好,导致等时线年龄(68±76)Ma误差大,因而仅具参考意义。砂岩及矿化砂页岩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58 7~61 7Ma,反映了兰坪盆地内一期构造热演化事件的发生时间,其与40Ar 39Ar分析的年龄基本一致,说明金满脉状铜矿床的形成时代相当于喜马拉雅早期。结合滇西大区域内铜及其他矿种的成矿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早期这一现象,认为滇西在此时期必定存在着诱发某种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并在区域内统一制约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