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云南省龙陵县杨梅田铜矿为中温热液型铜矿床,铜矿体的分布宏观上受上奥陶统第2层底部层位的控制,主要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在系统研究赋矿地层和矿床的元素组合、成矿成晕的轴向分带及叠加特征基础上,总结了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根据矿床成矿规律和探矿构造圈定有利成矿空间,结合构造叠加晕原理,在有利成矿空间上方坑道或钻孔中的前缘晕叠加部位圈定盲矿体预测靶区,并对定位预测的靶区进行工程验证。验证结果证明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热液型铜矿深部盲矿体定位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任良良 《地质与勘探》2023,59(6):1217-1227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攻深找盲”勘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法的提出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为探索如何运用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法对广西大瑶山1∶5万航磁异常桂C-2014-104进行异常查证和评价,本次研究引入元素相关性分析,并提出适用于勘查(新)区的分带方法。在李惠教授等总结的“参照实用理想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本研究区成矿预测的“参照实用模型”。利用“参照实用模型”对研究区内化探异常进行了评价和预测,最终,预测了3处较典型的成矿有利部位,并对这些部位进行了排序。研究表明,主成矿元素的分带对建立预测模型较为关键,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此外,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法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以为相关找矿评价工作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