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与成矿   总被引:54,自引:17,他引:37  
驱龙超大型矿床是一个产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下、与大洋俯冲无关的新型斑岩铜矿。文章通过对驱龙铜矿床地质、蚀变与矿化的详细研究,建立了驱龙中新世岩浆演化序列,初步查明了岩浆浅成侵位的构造控制要素,厘定了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及空间展布规律,查明了引起各期蚀变事件的地质记录及矿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成矿物质沉淀的机制,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型。研究表明,驱龙铜矿中新世斑岩是闪长质深部岩浆房不断演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中新发现的、结晶时间为22.2Ma左右的闪长质包体可近似代表深部岩浆房组分,依次产出的花岗闪长岩、呈岩株或岩枝产出的P斑岩、X斑岩及最晚期的闪长玢岩(15.7±0.2)Ma,均为深部岩浆房连续演化的产物,岩浆持续6Ma左右。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斜长石不断的结晶分异,导致了岩石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组成的规律性变化,斑岩埃达克质的特征也因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等矿物的不断结晶分异而引起。X斑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表明,岩石可能形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大面积产出的花岗闪长岩为驱龙铜矿最主要的含矿围岩,容纳了驱龙矿床70%以上的矿体,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具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近EW向产出,其浅成就位可能受背斜控制,其后的各期斑岩均沿该侵位中心上侵,而冈底斯地壳中新世的快速抬升与剥蚀是导致含矿斑岩浅成侵位的根本原因;矿区内的SN向裂隙带既不控岩,也不控矿。浅成侵位的斑岩及深部岩浆房均发生了流体出溶。发生了大量流体出溶的深部岩浆房,是矿区早期蚀变流体的主要来源,显微晶洞构造及单向固结结构(UST)是流体出溶的地质记录。蚀变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为早期的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以及晚期的长石分解。钾硅酸盐化可分为2个阶段,即蚀变矿物以次生钾长石为主的早期钾硅酸盐化和以次生黑云母为主的晚期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因产出的岩石类型不同,蚀变矿物组合具有明显差异性:产于叶巴组地层中的青磐岩化相对较强,蚀变矿物以绿帘石为主;产于花岗闪长岩中的青磐岩化相对较弱,蚀变矿物以绿泥石为主。晚期长石分解蚀变以破坏长石类矿物为特征,蚀变矿物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粘土等。石英和硬石膏贯穿于上述各种蚀变中。空间上,钾硅酸盐化位于斑岩体及其周围地区,青磐岩化位于钾硅酸岩化外侧。后期形成的长石分解蚀变强烈叠加了早期钾硅酸盐化,介于钾硅酸盐化带与青磐岩化带之间。与早期钾长石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不规则石英-钾长石脉,与晚期黑云母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不规则至板状的石英-硬石膏脉、黑云母脉,与青磐岩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板状的绿帘石-石英脉,与晚期长石分解蚀变有关的脉体主要为板状黄铜矿-黄铁矿脉及黄铁矿脉;在早期钾硅酸盐蚀变与晚期长石分解蚀变转换阶段,发育一组板状的石英-硫化物脉。早期不规则的脉体形成于斑岩结晶早期、矿区裂隙小规模发育阶段;晚期的板状脉体形成于斑岩弱固结或固结之后、矿区大规模连通裂隙发育阶段。驱龙矿区的铜矿化分布较为均一,主体产于花岗闪长岩中,其中,铜矿化主体形成于黑云母化蚀变阶段,转变阶段及长石分解阶段也有大量铜的形成;钼主要形成于转换阶段,长石分解蚀变阶段也有产出。黑云母化阶段,铜的沉淀与角闪石黑云母化、斜长石钾长石化过程中Ca2 的大量释放有关;转换阶段,铜钼矿化可能与压力和(或)温度骤降有关;晚期铜矿化与长石矿化蚀变阶段,斜长石绿泥石化、黑云母绿帘石化过程中Ca2 及Fe2 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九龙江口潮间带藻类分布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九龙江是福建第二大河,发源于闽西,流经厦门港而入台湾海峡。最大潮时,潮流可至石码;退潮时,江水随潮流入海,河口盐度变化很大。有关河口区生态系的研究以及藻类分布的研究,国外已进行了不少工作。我国也做了一些,但还做得不多。1980年5—6月和12月,我们对九龙江口藻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一、自然环境和采集方法调查点选在石码、西边、海沧、鸡屿、嵩屿和破灶(见附图)。1980年5月底至6月初,表层水温23.5℃至30.5℃之间;12月底,水温在13.5℃至20.0℃之间,乃属亚热带气候。当年5月底采集时,恰逢九龙江上游山洪暴发,5月份的降雨量达266.8毫米,盐度偏低;到了冬天干旱季节(1980年12月份)时,降雨量仅0.2毫米,盐度相应升高(盐  相似文献   
3.
从初步收集、整理的有关资料看,陕甘宁青四省(区)铬尖晶石类矿物,在化学成分上,受超基性岩不同的岩浆系列所控制,而不同的岩浆系列,多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内呈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对铬尖晶石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不仅具有矿物学上的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但必须指出,铬尖晶石单矿物样品的取得和化学分析是比较复杂的,所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固结灌浆煤矿巷道堵水施工的机量,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固结灌浆法煤矿巷道堵水工程实践与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甘肃北祁连山寒山金矿床控矿条件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标志及控矿因素等诸方面分析,指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奥陶统岛弧钙碱性安山—英安质火山碎屑岩,矿体受多级断裂裂隙系统的控制,且主要定位于韧—脆性剪切带内的强片理化带中,成矿作用发生于碰撞造山作用挤压—伸展转变期,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造山期中酸性岩体侵位期间及其以后,深部岩浆房或中酸性侵入体主要为矿床形成提供了热驱动力,矿床成因类型属与火山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与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北祁连山白山子花岗闪长岩成岩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寒山大型金矿是近年来在北祁连山西段发现的与侵人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笔者首次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白山子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370±25 Ma,属于华力西期。寒山金矿的成矿主要在213.95~339 Ma间。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早期成矿的热液很可能是白山子花岗闪长岩(370±25 Ma) ,寒山辉长岩(347.1±6. 4 Ma)共同提供的。由于该区有较多的中酸性岩体存在,它们可能为金的主要来源,因而,确定这些侵入体的形成年龄,对于在该区寻找蚀变岩型金矿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兴的白钨矿面扫描技术对于解释矿物微量元素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文章选择皖南地区东源斑岩型钨矿床中白钨矿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扫描和阴极发光图像技术对矿物微区结构和原位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白钨矿具有核边结构且微量元素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同一白钨矿颗粒核部亏损Mo、Nb、Ta元素,富集REEs,而边部相反。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系统的白钨矿单点微量元素分析,反演了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过程,提出东源钨矿床成矿流体氧逸度逐渐增高,成矿流体富集F挥发分且F含量逐渐增加,成矿物质很可能有幔源组分加入。通过白钨矿面扫描和阴极发光图像查明矿物微区结构,进而开展了白钨矿微区微量元素单点分析,有可能对成矿流体和矿质来源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中晚元古代碧口群海相火山岩分布于扬子古板块西北缘,本文通过火山岩岩相学及微量元素研究,对该群火山岩的岩浆系列,岩浆作用以及产出地质构造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碧口群海相火山岩由火山相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及次火山相的钠质辉绿岩组成,岩相学资料表明本区细碧-角斑岩系是由偏富钠的细碧岩浆直接结晶形成,可借用“海底热卤水与岩浆混染”成因模式来说明细碧岩浆成因。火山相细碧角斑岩属钙碱岩浆系列,次火山相钠质辉绿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它们与产于火山岩系中的超基性岩组成蛇绿岩套,产于岛弧环境,按都城(1975)分类属I类蛇绿岩。该蛇绿岩组合为橄榄拉斑玄武岩浆深部分异序次喷发-侵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岩石学及其形成环境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耳群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双模式火山岩套:下、上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细碧岩及细碧岩、钾角斑岩及角斑岩,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其源岩浆来自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曾在中间岩浆房停顿并与壳层物质混染。中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石英角斑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表明熊耳群火山岩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豫西—陕西这一裂谷带从下熊耳群至上熊耳群火山活动从北向南移动,从东向西扩展,上熊耳群形成时裂谷深度最大,东西范围也最广。中熊耳群形成时期裂谷带为相对闭合阶段,壳层熔融物质上升喷发。  相似文献   
10.
5月24日至29日,地质矿产部和铁道部在成都对我院钎头科研组张国榉副教授等与有关单位合作共同研制成功的两项钎头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重型液压凿岩机用直径50毫米球齿、十字钎头”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小直径沉底式钎焊球齿形、三刃形硬质合金钎头”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