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篇
  201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华南大陆四次裂陷和中新生代南华造山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位素地质学、岩石学、成矿学、地球物理学等新成果表明,华南震旦纪以来的构造层之下普遍存在元古代一太古代变质基底。四堡期(Pt+2)雪峰期(Pt3)发生两次陆内裂陷,形成断续的岩石圈断裂,局部性陆间沟一弧和小洋盆,把华南古大陆分成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两次陆缘裂陷分别形成广西期(Z一S)华南大陆边缘弧后扩张盆地和新生代琉球弧一菲律宾弧后东海一南海扩张盆地。东海一南海的前寒武纪陆块是华南一东南亚大陆裂解碎块,它不存在另一前寒武纪陆块,不存在印支一南海准地台。讨论了许靖华关于华南三叠纪碰撞造山带的理论,结论如下:(1)华南造山带命题正确,但论据不真实,对于该造山带的性质、特点和形成机制的理解不确切。(2)元古代构造混杂岩一蛇绿混杂岩不能做为三叠纪造山带的证据。(3)不存在扬子和华南二块体的三叠纪碰撞,因为没有发生过“印支造山运动”,也没有出现过古生代湘赣浙大洋。(4)华南是双向“干造山带”,泥盆纪至中王叠世地台盖层和上覆中新生代盆地层在无海侵的大地构造环境下,经历了多幕造山运动,形成具有双向大地构造线的造山带。在南西侧的特提斯构造域以北西一北西西向占优势;在南东侧的北西太平洋构造域以北东向为主。(5)地台盖层和盆地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根据超近距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的需要,介绍蜘蛛山隧道的施工时段拱顶下沉的变形监测和预报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建立双曲线回归函数预测模型,预测后期隧道拱顶下沉达到稳定的时间,从而为隧道的健康施工提供准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