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6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岩溶(Karst)研究简史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在公元前即有一些对石灰岩地形(包括洞穴)的文字描述,在许多古籍及晋代以来的各地州(县)志中,都能见到关于岩洞、阴(暗)河、泉水及岩溶塌陷一类的记录.唐宋以来,逐渐成为一些学者研究的对象,并开始注意岩溶形态成因问题,如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已经认识到流水作用是塑造奇异山水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石渠、石涧、石潭等岩溶名词;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和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均分别指出了石钟乳为水的沉淀  相似文献   
2.
自党中央提出大型企業建設与中、小型企業建設相結合的方針以后,为了滿足國家和地方工農業对矿產资源的迫切要求,地質部门在祖國各地都將展开对大、中、小型各类礦床的普遍勘探。而在進行中小型矿床勘探时,其中一个迫待解决的前提是中、小型矿床的勘探研究問題。作为地質勘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水文地質工作,也毫无例外的同样存在这个問題。由于中、小型礦床水文地質勘探要求,目前尚无規范可循;故進行中,小型矿床水文地質设計时,在  相似文献   
3.
矿区水文地质工作为地质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作为施工依据的矿区水文地质设计,应该成为地质勘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便能够密切结合地质勘探工程进行水文地质工作,获得足以保证矿量批准和适当满足开采设计的水文地质资料。一、如何正确进行水文地质勘探设计问题(一)水文地质勘探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洛塔岩溶地质概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洛塔位于湘、鄂、川、黔诸省交界的湘西岩溶山区,为一完整的岩溶向斜汇水盆地。 盆地分布二迭系—下三迭统碳酸盐岩,厚881.4—1159.5米,可划分三个岩溶化层组和六个岩溶化层位,断裂 构造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为主,对洞穴发育具明显的控制作用。据研究,除水的溶蚀是塑造各种岩溶形态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外;水流侵蚀作用对雕塑某些岩溶形态如峡谷、溶缸及剑石等有时则占居主导地位。 洛塔洞穴具多层性,从上到下可划分四个洞穴 层,具层楼式洞穴特征。全区共有地下河51条,总 长82公里,分属屋檐洞、天锅潭、南部三个地下河 系。地下河管道横断面呈裂隙状、拱状及扁平状。 河道具多级跌水特点,水力坡降较陡,一般大于 30‰;降水与地下迳流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滞后时 间短。 由于岩溶发育的不均一性,区内岩溶水既存在 有集中的管道流,也存在分散的裂隙流,在久旱无 雨时,后者是前者的惟一补给源,也是具有抗旱意 义的重要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 湖南洛塔地区系主要由二叠系、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组成的岩溶向斜汇水盆地,地质构造上属北北东向新华夏系的洛塔向斜。由于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向斜内断裂纵横交错,十分发育。东翼以北(北)东向压性、压扭性断裂为主;西翼以北西向张性断裂为主(图1);轴部北东向压性裂隙及北西向张性裂隙更为发育,在碳酸盐岩中,裂隙密度平均达7—10条/米,这给岩溶管道和地下河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空间。挽近   相似文献   
6.
<正> 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注意到岩溶水系统中存在快速流(D.I.Smith,T.C.Atkinson.H.Paloc,C.Droque,D.C.Ford,V.Yevjevich,P.W.williem),并进行了定量分析和专门性的研究。于浩然等在水文地质研究总结中也提过类似的问题。岩溶水系统中快速流与慢速流是相对而言,不同系统间岩溶水流速差别很大,难以规定统一的快速流值域。一般地说,快速流赋存于溶洞、管道或岩溶发育的裂隙网络介质中,它是流速较快,对降水反应敏感的集中性水流。研究快速流的特征,将有助于揭示复杂的岩溶地下水系统的规律性,更好地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