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十年代以来,红外光谱技术开始应用于研究长石的成份、结构状态及其细微结构,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应用红外吸收光谱测量碱性长石的Al/Si有序度日趋广泛,并有发展成为一种测量体系的趋势。 本文介绍了用X-光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和光学方法测量碱性长石的有序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地下水影响问题,选择赣江三角洲为代表区,采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依据地质钻探资料、地下水与河流动态关系、区域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鄱阳湖历史形成与演化过程确定研究区边界条件,运用GMS模拟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三维运动模型。依据推荐的枢纽调度方案,利用数值模型计算枢纽运行后对地下水运动影响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枯水年份影响大,距离河流、坝址近的地方影响大,反之亦然。影响幅度范围0~2m,地下水径流交替因此减弱,丰水年份土壤潜育化面积增加9.3%。  相似文献   
3.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了福建泉州后渚大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现场环境振动实验.并利用频域中的单模态识别法(SDOFI)、峰值法(PP)和时域中的随机子空间识别法(SSI)分别进行桥梁动力特性识别。利用ANSYS建立了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理论模态分析,基于参数分析和环境振动测试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标定,建立了该桥的基准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服务于桥梁长期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  相似文献   
4.
Using alternative plant-derived dietary protein to replace fishmeal,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valuation indexes,is a recent focus for aquaculture practices.An 8-...  相似文献   
5.
凹凸棒石的材料矿物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凹凸棒石对有机物,尤其对具有极性或极性基团的有机大分子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其机理在于它特殊的结构所导致的表面和沸石水孔道中的电性不饱和而产生的电吸附作用。凹凸棒石可以用作高分子PEK-C复合材料的填料,经过缩醛反应对凹凸棒石表面进行改性,可改善填料与基体之间内表面的粘结,提高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抗张强度和断裂伸张。  相似文献   
6.
夏永久  黄友琴  李洁 《地理科学》2021,41(6):1050-1060
依托南京市郊区近千户城市拆迁安置家庭入户调查数据,对城市低收入居民被迫搬迁后的就业变动过程及形成原因开展统计分析,利用生命历程理论构建就业变动纵贯数据库,使用事件史分析模型动态模拟了被迫搬迁后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就业变动经历,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90%以上的城市低收入居民被迫搬迁后经历了就业变动,就业变动集中发生在搬迁后的前4 a,研究期内人均变动1.5次;被迫搬迁后的就业变动类型多样、原因复杂,呈现明显的阶段差异,并非所有的就业变动都和被迫搬迁有关。② 性别、年龄、学历等个体社会经济属性,以及搬迁前后的职住空间关系对就业是否发生变动具有显著影响,搬迁时年龄越大、学历越低、女性、搬迁前职住距离较小、搬迁后职住距离较大以及前一年在中心城区工作受访者,就业发生变动的概率越大。③ 家庭搬迁年份较晚,社区周边就业机会增多以及新的地铁线开通,对个体就业变动发生呈现明显诱导作用,即就业岗位及其可达性对就业变动发生具有显著性影响。④ 前一年的职业类型对就业是否发生变动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自营职业者比工作单位员工更不可能经历工作变化,意味着自营职业者的就业状态相对稳定;此外,家庭入住年数对受访者就业变动产生了显著影响,即随着时间推移,个体就业发生变动概率在降低,安置居民的就业状态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61—2004年德州市沙尘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上个世纪60年代是德州沙尘暴的高发阶段,70年代以后沙尘暴呈明显减少趋势。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初夏,其他季节很少;德州西北部和中部沙尘暴天气明显偏多,同时沙尘暴有明显日变化,主要集中出现在10:00-20:00时段内。沙尘暴与春季降水、冬春季气温以及大风日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Seismic capacity, including the ultimate load-carrying capacity and ultimate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precast segmental concrete double-column(PSCDC) piers with steel sleeve(SS) connection or grouted corrugated-metal duct(GCMD) connection, has been verified to be similar to those of cast-in-place(CIP) piers by quasi-static tests. However, the lack of knowledge of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damage process of PSCDC piers has limited their application in high-intensity seismic areas. Therefore, shake table tests, using variable types and intensities of seismic ground motion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connection joints and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SCDC piers with SS and GCMD connections. Also,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esign parameters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pi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damage in PSCDC piers was caused by the cyclic opening and closing of connection joints. Under high-intensity ground motions, the PSCDC piers had a lower seismic performance than the CIP piers due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their integrity and stiffnes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SCDC piers is comparable to CIP piers when using an appropriate initial stress of the prestressing tendons.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页岩气定压开采与承压水定降深开采的相似性,建立起二者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借鉴美国页岩储层典型参数及Barnnet页岩年产量变化规律,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建立起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GMS软件,对页岩气开采进行数值模拟。从模型结果看,11个拟合值中,6个相对误差在5%之内,4个在10%之内,只有一个接近20%,拟合结果较为理想。说明用水文地质方法研究页岩气开采是合理的;也表明开采过程中页岩气产量由游离气和吸附气组成,当游离气开采完毕后,产量主要由吸附气维持,解吸气还有再吸附现象。当盖层开启程度由微裂缝区的25%,50%,75%到100%依次增加时,开采年限按6 a,4 a,2 a,1 a依次减少;不同开启程度下,相同开采年的开采量也依次降低;在每种开启程度下,年产量与原来的年产量的比值也依次降低。任何侧向边界若出现断层,不论其开启程度为微裂缝区的25%,50%,75%还是100%,均达不到定压开采条件。从敏感分析可知,当页岩压裂达到一定程度时,页岩气的析出对页岩气产量影响是最关键的。最后对页岩气开采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中、晚三叠世海相沉积和陆内火山─沉积盆地具有一体化的成因联系;对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海陆交互相的凯北群、龙爪沟群和鸡百群的区域特征作了论述;对白垩纪中晚期火山岩、含油盆地和红层沉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