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震前卫星热红外环形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①描述了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Ms7.0级地震,震前几天的卫星热红外图像呈现圆形,它的NNW、NW、SN、及NE向的热旋扭面往S收敛。该地震地表破裂由一系列张扭性裂缝组成,呈左旋左列,水平位错不明显,垂直断距数厘米。垂直力对构造变动的作用较为明显;而丽江地震震源机制解破裂面II的走向NNE6o,倾向W,倾角44o,P轴方位为NNE3o、仰角75o,近于直立,综合热旋扭面展布、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震源机制解,得出该旋扭椭圆为地幔外侧右旋上涌所造成;②菲律宾萨马岛Ms7.0~7.5强震群及青海共和Ms7.0地震前热应力环椭圆的推进路径。根据这一特征得出交变潮汐力的地球动力学解释。卫星热红外图像震前应力热场的方法是临震预测地震的有效方法,卫星热红外技术辅以震源机制解和地表破裂带力学分析是研究地球动力学有力工具。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交变潮汐力和地幔旋扭上涌力是地球动力学的主因。  相似文献   
2.
3.
姚清林  马宗晋 《地震》1995,(2):117-124
为了探讨小区域内地震活动的时间规律。本文在中国大陆选择了11个地点分析其从远古至公元1990年间的破坏性地震(M≥4 3/4)的活动性。因而发现小区的地震活动规律主要表现于以大震为代表的地震活动分期上,破坏性地震的频率、集中程度与阶段性变化上,以及与所在地震区地震活动期的关系上,不同小区的地震活动特征有共性,有类型区别,更有各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TheresearchofasolutiononlocatingoptimallyastationforseismicdisastersrescueinacityQing-LinYAO(姚清林)(InstituteofGeology,StateSei...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浅谈中国减灾管理的历史与未来》的上篇。全文分析了中国古减灾管理的特征现代减灾管理的进步,优势与缺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减灾管理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提出了虚化与简化专业减灾管理功能与机构,分离专业技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增强政论管理的统一性,实现大量减灾常规管理的社会行业化,及适时应变的“功转”调整等减灾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how water-based drill cuttings and sediment type influence colonization of soft bottom communities. Bottom frames with trays containing defaunated sediments were placed at the seabed for 6 months to study colonization of macrofauna. Two different sediments (coarse and fine) were used, and 6 or 24 mm layer of water-based drill cuttings were added on top of these sediments. Some of the sediments were controls with no additions. In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 oxygen availability in sediment porewater and macrofaunal abundance were reduced in treatments with 24 mm drill cuttings compared to controls. Tube-building annelids were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drill cuttings. However, these responses were only minor, and notably, the drill cuttings initiated a weaker faunal response than sediment type and site of the bottom frame. Sediments capped with water-based drill cuttings thus showed a rapid colonization of macrofaun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7.
震前云下增温异常及其时段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清林  强祖基 《地震》2004,24(3):79-86
利用卫星热红外图像资料做地震短临预报, 主要依据的是地表大气增温异常在卫星图像上的亮温反映。 但在阴云密布的天气条件下, 这种预报方法却受到了限制, 因为卫星无法探测到地面或水面是否有增温异常。 通过气象资料分析, 得知云层或其他气象条件引起的降温并不能改变震前地表温度增加的趋势。 某些地震之前虽然震中及其附近地区天空阴云密布, 地面增温幅度却可高达十几度。 云下增温曲线可划分为3个时段(即A、 B、 C段), 其中A段与C段分别为增温前与震后的温度变化曲线, 多与日照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特别是A段的这种关系更具普遍性。 然而, 反映震前地面增温特征的B段却与日照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可见这种持续增温、 与云量无关的波状增温等都主要不是由日照或气象条件引起的, 而是一种与地下应力作用、 气体释放、 瞬变电场等有关的震兆现象。 因此, 提高对云下增温的系统观测能力, 是改善热红外地震预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9.
关于城市地震救灾站优化定位问题数学解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交通网络中设置地震救灾预备站或作类似的设计时,为了通过站位优选降低站数与运行参数要求,及建立救灾到时水平的某种优化分布,需求解图的一般绝对中心问题.有关此问题的现行解法是由Edward(1978)给出的,但其中却有很大的偏差.本文从图形与公式两方面发展了Edward(1978)的工作,给出并证明了正确的解法.而后,在救灾站优化定位的例子中对新、旧解法的运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