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Li  Xiaomeng  Xu  Yan  Xie  Chaodi  Sun  Shanshan 《Journal of Seismology》2022,26(2):343-358
Journal of Seismology - Ambient seismic nois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helpful on assisting velocity model inversion, earthquake detection, and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相似文献   
2.
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触发作用和对断层的应力加卸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变滑动震源模型,计算和研究了汶川M_S 8.0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及对后续6次强余震的应力触发作用,并定量分析了汶川地震对附近活动断裂带的库仑应力加卸载作用。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布图案复杂性强,主要由发震断裂复杂的空间展布形态以及震源断层活动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两种性质决定。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多数强余震存在一定的触发作用。汶川地震的发生对附近的断裂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青川断裂中段和北段、岷江断裂南段和灌县-江油断裂南段,主要是以强烈的库仑破裂应力加载作用占主导地位,有利于强余震序列的孕育、加速以至于发生;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受到了轻微的应力加载作用;龙泉山断裂带、华莹山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主要受到了轻微的卸载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明重力固体潮理论值计算原理,利用改进的计算新方法编写Matlab计算程序,采用Matlab中的GUI平台,对全球重力固体潮进行可视化实现,直观观察固体潮在地面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输入时间和经纬度,确定采样间隔(秒采样、分钟采样、时采样),实现以下功能:(1)以图像和Excel形式,输出某一地区的重力固体潮理论值;(2)仿真未来24小时全球重力固体潮。  相似文献   
4.
采用β统计对汶川地震前后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率进行了空间扫描分析,并采用JiChen的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以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与汶川地震应力触发作用的关系。结果发现,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弧形断裂束的南东段与南缘渭河盆地的地震活动率在汶川地震后提高显著,其他区域的地震活动率没有明显提高,库仑破裂应力计算得到两个区域的应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005~0.02 MPa和0.001~0.01 MPa,表明汶川地震有可能触发了这两个区域的地震活动。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山西断陷带处于库仑破裂应力计算的应力增加区,应力变化范围为0~0.012 MPa,2009年3月以来发生的4次ML4.5~5.2级强有感至微破坏地震有可能被汶川地震所延迟触发。b值、地震能量释放率与空间相关距离SCL等地震活动性参数随时间变化扫描结果显示,该区域可能处于不断趋近高应力累积的状态,其未来大震有可能提前发生。西缘地区为应力减小区,其目前的地震活动处于正常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5.
采用可变滑动震源模型,计算Ms8.1昆仑山口西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解释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此次大地震在周边断层上产生的应力变化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和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变化均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应力增加区与后续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反映昆仑山口西地震对后续地震活动的触发效应。玛尼断裂带和东昆仑断裂带受应力变化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冀战波  王琼  王海涛  解朝娣 《地震学报》2014,36(6):997-1009
在离散波数法基础上计算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造成的近场区域完全库仑应力变化, 分析该变化对余震发生所产生的影响, 得到了此次地震在2008年10月5日乌恰MS6.8地震震中处所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计算结果表明, 该地震近场区域库仑应力变化图像演化大概持续了60 s, 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的触发率达到90%以上, 其中动态库仑应力变化图像更好地解释了余震的分布. 余震震中处的完全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表明, 其动态库仑应力变化远远大于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于田MS7.3地震在乌恰MS6.8地震震中处造成的最大动态库仑应力变化为0.12 MPa, 说明后者可能受到了于田MS7.3地震的动态应力触发作用, 但不显著;而静态库仑应力则对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以2014年四川康定MS6.3和MS5.8地震为研究对象,计算了2次主震在近场和周围断层造成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主震与余震的触发关系,以及2次主震对周围断层施加的应力负荷作用。结果表明:2次主震的共同作用控制了后续地震活动的演化趋势,其中康定MS6.3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后续余震事件的触发占主导作用。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和安宁河断裂带受到了一定的应力加载作用,未来地震活动的趋势可能会加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时间扫描方法,通过能量释放率、b值、空间相关距离和广义维等多种统计参数的协同分析,研究了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多次强余震之前区域地震活动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发现大震前的地震活动表现出能量释放率增大,b值的大幅度减小,空间相关距离的下降和广义维的下降-回升等异常特征.对后续余震活动的分析,也可分辨出地震活动的临界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多种统计参数的综合协同分析能够反映地震活动的特点,发现孕震系统激变前的临界行为.  相似文献   
9.
以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计算为基础,研究断层的相互作用。从震源断层和投影断层两个角度出发,研究5种地震断层模型分别描述地震断层和投影断层时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分布特征,分析震源断层以及投影断层的不同滑动机制对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布的影响。分析发现,断层的相互作用与断层的滑动机制关系密切;走滑断层还与其左右旋有一定关系;除斜滑断层外,其他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呈现一定的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选取日本及邻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其进行子区域的划分。基于日月引起的起潮力,通过Schuster检验计算出每个子区域的p值,在此基础上对满足p<5%的子区域建立Schuster谱,判断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是否存在周期性变化,进而对日本的地震活动与潮汐应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划分的75个子区域中,有22个子区域满足p<5%,且其中2个子区域的Schuster谱显示出明显的0.5 d潮周期,说明这些地区的地震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