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西周太史伯阳甫地震论的内容作具体的具体,全面的新解释,从则了对它的传统看法,肯定它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篇富含地震社会学内容的简明论述,既有史料价值,也有科学价值,应在中国,乃至世界地震光中占有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震时地光灼伤皮肤的资料,首见于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后又见于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地震,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受伤者多在地震时与强烈地光直接接触过;伤处仅限于裸露的面、足部位的小块皮肤;伤势约相当于1至2度烧伤,但不论轻重皆可不治而愈。  相似文献   
3.
高继宗 《气象》1978,4(8):17-18
一、珍贵的历史经验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看云识天的经验。屡遭地震灾害的震区人民也总结出了看云测震的经验。在1663年刊印的《隆德县志》里列举的六种临震前兆中,第五种即为看云测震的内容:“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  相似文献   
4.
1914年1月中旬,张鸿翼奉云南省行政公署第四号委任令,前往嶍峨地震灾区作科学考查。张鸿翼不负众望,当月下旬就上交了考查报告,其中肯定此次地震属于陷落地震,非火山地震,亦非断层地震;并提出一套既实用、又科学的善后对策。张鸿翼是我国近代第一位深入地震灾区,进行科学考查的地质学家,其报告是我国近代第一篇地震专题考查报告,这标志着我国学者已把地震当作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开始了地震科学研究,值得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5.
这次地震是由个别专家演绎出来的,发震日定为阳嘉三年十一月十一日(134年12月13日),地点定在陇西汉阳(今甘肃天水),震级7级. 1 "阳嘉三年地震"史无记载"阳嘉三年地震"出于清代经学家惠栋(1697-1758年)<后汉书补注.卷二十一>:"<鲁国先贤传>云,孔氏仲渊为司空,阳嘉三年以地震免."<鲁国先贤传>是晋大司农白褒撰,原作已佚.  相似文献   
6.
寨山位于江苏邳州燕子埠镇陈楼村,山南麓的清代摩崖石刻有如下地震记载:"戊申季夏山东同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人民不可胜数,较之嘉靖年压死王槐野、韩苑洛、马伯循之变为更甚焉.大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  相似文献   
7.
8.
9.
作者从《新疆巡抚饶应祺稿本文献集成》里,发现了14件新疆地方官上报地震灾情的电报,发报时间为光绪二十四年五月至二十八年九月。本文全文录出了这批电报的内容,简要说明了它们的地震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印相纸,以公元相纸数量最多,质量较好。近年来,他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使用国产纸基制造了大批的印相纸,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这种相纸的性质经试验若用一般酸性定影液,定影时间须延长,不适应用。公元厂介绍的定影液经我们使用只要半小时,充分水洗,即可满足一般定影需要。其配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