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震前地温的微变化与断层蠕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沅俊  杨修信 《地震学报》1992,14(3):373-375
热过程在地震孕育和发生中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肯定,地震前的地温异常变化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安镇文等,1985).过去,由于缺乏连续的高精度地温观测资料,致使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局限性.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傅子忠等(1984)研制的 SZW 型数字式石英温度计,分辨率为0.0001℃.利用这种观测系统,可以连续记录地温的微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一次利用人工力源所做的钻孔地应力测量原地实验,对观测孔孔壁径向位移的计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二维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分析了观测孔附近的应力集中和变形特点,以及与其它计算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文章最后还讨论了本次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1989年10月大同—阳高地震前后,距震中约75km的三马坊地热测点的高精度地温观测仪器(分辨率0.0001℃),记录到持续50多天、温度上升幅度达0.15℃的明显的地热异常。本文研究了该异常变化的特点。在总体上,异常为幂函数型升温形态。在地震发生前几天,地热异常呈现“相对下降—下降速率变缓—急剧回升—短时平稳—地震发生”的过程。本文还对地热异常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沅俊  刘永铭 《地震》1992,(1):75-77
1989年4月16日5时,四川省巴塘发生M_s6.7级地震。距离震中约200公里的甘孜地震台,在震前观测到了较明显的地温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5.
一、前兆反应 1995年10月6日6时26分,在唐山市古冶(39.8°N,118.5°E)发生了Ms5.0地震,震中在宝坻地温观测点N85°E 125km的位置(图1)。9月18日之前,宝坻地温观测点日平均变化幅度为0.0008℃。9月17日7时井孔水温为21.0171℃,9月21日14时宝坻观测点井孔水温为20.9960℃,累积下降幅度为0.0211℃,下降速率平均约为0.0004℃/h。21日15时温度回升,到25日24时,井孔水温基本恢复正常,水温恢复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末,在首都圈陆续建立了一批精密地温观测点(温度计的分辩率为0.0001℃),开展了地温前兆观测,积累了丰富的实测资料和一些典型震例.本文分析了首都圈地温观测的正常动态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典型震例的分析,研究了地温的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地温前兆异常形态为阶变型、上升型和脉冲型;它的异常开始至发震时刻最短为28h,最长达1个月左右,皆属短临异常.它的异常幅度为正常日变幅度的几倍至十几倍,但温度的变化量不大,地震前异常累计值最大仅为0.12℃,可谓震前地温的微动态异常.综上所述,精密地温观测记录到了明显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短临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7.
一、观测点分布概况自1988年以来,首都圈陆续布设了一些地温观测点.这些观测点所使用的SZW数字式石英温度计是由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付子忠研究员研制的.表1列出了观测点的概况. 表1所示的观测点,都是利用原有钻孔安放的测温探头.有些测点有水位、气压、体应变观测手段.测井最深的为五里营(533.72m),最浅的为赤城(70m).这些井孔中,  相似文献   
8.
对地震现象的预测现有的方法和手段所作的分析表明,迄今对地震及地震振动问题尚无可靠的解决办法。地震现象的预测乃是基于对间接确定地球内部应力的资料进行提取和分析。可以认为,记录应力和形变状态的变化将会改善预报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在不同尺度上的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要求在许多点上同时观测应力变化。现有的地震前兆观测结果表明,形变的异常变化范围为10~(-7)~10~(-8)。记录应力变化的仪器也必须具有这种灵敏度。此外,正在研制的仪器必须造价低廉、制造容易、操作简便。为预测地震现象,本文作者业已研制和发  相似文献   
9.
双衬套钻孔应变测量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在双层衬套钻孔中进行地壳应变测量的有关问题,阐述了钻孔径向测量的物理意义。推导了在外应力作用下,钻孔衬套内壁的径向位移和体积应变的计算公式,以及在起潮力作用下,双衬套钻孔中应变理论值的计算方法。同时,还给出了依据水平面内三个不同向元件的测值变化,求取被测地区附加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处于同一地点的体积式应变仪与弦频式钻孔应变仪测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徐州台安装在同一个山洞、不同钻孔内的体积式应变仪和弦频式钻孔应变仪的实测值进行了相关分折。结果表明,二者相关性很好,与理论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对造成两者比例因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