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6年01月21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地震现场考察的震害分布椭圆长轴走向120°N—140°E.震后0.8 m高分遥感影像与震前高分影像的对比解译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导致大于23处较集中的崩塌滑坡,它们的空间分布表现出震中北侧多于南侧,分布点总体形态呈NNW向延展的平面特征.区域断裂几何展布和活动性质的高分遥感解译和野外考察研究表明,冷龙岭断裂水平运动分量占绝对优势,如果本次地震发生在该断裂上,不应为纯逆冲性质.震中区域活动断裂的精细研究发现在冷龙岭北侧发育一条走向约为140°的活动断裂,该断裂在高分影像上地表为北倾,该断裂与多家机构的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非常相近.本次地震的余震分布总体长轴方向与冷龙岭断裂相差约20°,而与最新发现的冷龙岭北侧断裂走向相近.综合以上多方面资料,认为冷龙岭北侧断裂极有可能是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综合余震分布在深部的展布特征,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发震断裂在地表的几何展布特征和活动性质,再结合震区附近大地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建立了发震机制模型,认为本次地震是2008年于田7.4级地震、2014年于田7.3级地震后,青藏高原块体向北东方向推挤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一次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2.
陈庆宇  熊仁伟  田勤俭 《地震》2018,38(3):66-80
陇县—岐山—马召断裂是陇县—宝鸡断裂带中规模最大、 活动性最强的一支, 其几何特征与晚第四纪活动性对认识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的地震构造特征与构造变形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空间分辨率0.8 m)和1∶50000 DEM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野外地质调查, 确定断裂的几何展布。 陇县—岐山—马召断裂整体走向为300°~315°, 西北起于草碧镇, 向东南经千阳、 岐山、 扶风南部一线的黄土台塬, 经哑柏镇抵于秦岭北马召镇, 全长约130 km。 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整体表现出左旋走滑为主的运动特征, 在部分段落具一定垂直运动分量。 根据断裂的阶区、 断裂交会和分离、 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等特征将陇县—岐山—马召断裂分为三段, 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草碧—田家沟段、 底寺—古水段和绛帐—马召段。 其中, 草碧—田家沟段又可细分为左阶排列的两个次级段, 即草碧—沙坳段与枣子沟—田家沟段。 陇县—岐山—马召断裂在岐山县北与北山山前断裂交会, 为草碧—田家沟段和底寺—古水段的一个分段标志, 陇县—岐山—马召断裂与北山山前断裂交会后有3 km行迹模糊。 陇县—岐山—马召断裂在古水村与渭河断裂交会, 为底寺—古水段和绛帐—马召段的分段标志, 绛帐—马召段以与秦岭北缘断裂交会为标志分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