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1.
世纪之交,人类把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陆地扩展到海洋是有其客观必然性和主观需要因素的。从客观因素看,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具有比陆地更为广阔的地表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它的广袤和神秘对人类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它一直是人们探索的对象和开发利用的潜在目标,一旦条件成熟,人类开发海洋资源宝库便是自然的事。从主观因素看,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人类生产和消费领域的不断扩展,陆地资源显得相对贫乏,已形成资源危机;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显得相对拥挤,人类亟需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而当今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手段日渐增强。当然,在人类迎接大规模开发海洋资源的“蓝色革命”时代到来之际,还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亦即必须对以往  相似文献   
2.
本文补充给出唐山地震后至现在(1979年5月)震中周围各台地电阻率变化的资料,并对比给出震前地电阻率值下降时段内原地的地下水位、井温的观测资料,发现唐山附近9个台震前2-3年内的地电阻率值下降是这些台自1970年建立以来唯一的较大一次,其它时段(1970-1973、1977-1979)这些台的地电阻率的平均年变化率甚小,其值基本保持不变;震后地电阻率值并不恢复,低于震前(1970-1973)的值.鉴于地下岩层电阻率的变化一般仅与测量体积内介质的含水量、受力状况及温度的变化有关,根据震前地电阻率台周围同期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和原地井温基本保持未变的实测结果,认为震前地电阻率的变化与含水量和温度无因果关系,而主要是介质受力状态的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震前兆特征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我国56次5级以上地震的前兆资料做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并对地震前兆的一般特征、前兆异常的持续时间、前兆异常的地区差异性及前兆异常的强度与空间分布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试图进一步描述地震前兆的特征,以期对地震前兆的深入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七级以上强震地电阻率异常的特征 地电阻率方法自1967年投入地震监视预报工作以来,在全国地电阻率台网控制范围内,先后发生了炉霍7.9级、永善7.1级、渤海7.4级、海城7.3级、龙陵7.3、7.4级、唐山7.8级和松潘7.2级等7级以上强震。各次强震的地电阻率异常特征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