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8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討了耀斑日面位置与磁扰关系的不对称性。經分析研究,得到(βγ+γ+βf)型活动区耀斑的磁扰效应有明显的南北不对称性,但(βp+β)型活动区耀斑却无此南北不对称效应。在太阳南半球,不論那种磁場类型活动区,发生在西边的耀斑要比东西或中心子午线附近耀斑的影响强,而在北半球只有(βp+β)型活动区耀斑才有这种东西不对称性效应。在最近三个太阳黑子周內,这些不对称是經常存在的,而在春秋季表現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统计了佘山1936—1958年重现性和瞬发性这两类磁扰的发生规律及形态特性的差异。认为区分这两类磁扰的主要特征并非通常认为的是否具有急始或明显的主相,而在于共扰动特点是否具有明显而集中的活动期。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已有十年的历史。在短短的十年中,这种制度已开始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在实行基金制以前,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基础研究是采取行政拨款,由研究单位领导和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分配的。这种办法缺乏竞争的机制,难以避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等弊端。人缘关系等非业务因素也掺杂在内,很难做到择优资助。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课题分散,从小基础研究的科技队伍庞大,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些业务水平高、事业心强的科研人员能勤奋地工作,做出好的成果;但也有些科研人员工作平平碌碌,很少甚至长期不出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有太阳耀斑系统观测资料以来(1936年至1978年)太阳特大耀斑与磁扰的对应关系。并对不同K_p 类型所对应的行星际空间扰动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决定磁扰形态特性的行星际传播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企圖根据文獻上的資料來說明地磁与地震現象關係的問題的現狀。人們所以對地磁與地震现象的關係問題感覺興趣,是因为它和地震預告問題有關係,而且根據地磁現象的各種特性來解決這一問題,現在已經顯示着三條可能的途徑。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太阳字宙线在行星际空间传播方程的量纲分析解,利用太阳质子观测资料求出的等效扩散系数,讨论传播对太阳宇宙线成分中氢氦比的影响,其中包括随太阳风速、空间坐标的变化.从Perron等收集的HEOS和PIONEER卫星观测的资料中消除了随离太阳距离和能量变化后,可以看到太阳宇宙线的氢氦比是随耀斑磁经度而增大的.经过传播改正得到的太阳上发射的氢氦比初始值与太阳风成分比是接近的.  相似文献   
8.
苏联Р.Γ.阿芬尼娜研究急始型磁暴的十一年出現頻数分布吋,发現1944-1959这两个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內,急始型磁暴的頻数分布曲线与太阳北半球黑子面积的十一年变化曲线相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第22周上升期的地磁瞬变及共转扰动。本活动周的地磁活动从1987年夏季开始上升。1988年起出现K_P≥6级扰动持续3小时以上的强主相磁爆,但多数磁爆是S(C)型延迟主相磁爆。 1988年第一、二次联测期间磁扰很弱,K_P指数基本上不超过4级。第三次联测期间发生几个中等强度的磁扰,象是冕洞引起的重现性扰动。6月28日日面S19E22发生的M6.5/2B耀斑,245MHz射电流量峰值达230,000单位,但未引起显著的地磁扰动,可能是耀斑的持续时间太短,只有13分钟。 第四次联测期间12月15日在N26E59,持续时间为128分的X1.1/1N耀斑,和12月17日在N26E37、持续184分的X4.7/1B耀斑。有两个急始型磁扰对应:12月16日的S(d)型短期弱扰动和12月17日的S(b)型强急始脉冲或小型磁暴;12月25,观测到一个典型的缓始但有明显主相的磁暴(图2)。形态相似的扰动也在4月22日(活动区在50~60°W)观测到,可能有冕洞发生在活动区所在经度附近,图1和所示的两个磁暴起源、结构都完全不同。前者对应于耀斑激波,后者对应于冕洞高速流。 图3画出1987和1988年的地磁C,指数的共转变化。从图4可以看出上述不断出现的共转扰动正是第21周似稳共转扰动的再现,预计冕洞也有相似的日面经度分布,值得注意的是1989年3月的巨大日地扰动事件恰好发生在第15卡林顿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统计分析了1965至1978年期间,在地球轨道附近的行星际空间测量到的日球参数的太阳周变化,包括各种基本参数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密度和流密度、声速、马赫数及其他无量纲参数。文中论证了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太阳周变化,即冕洞周和黑子周变化,前者随日冕结构寿命增长在1974年达到极大值,找到了人们寻找多年的遵循太阳黑子周变化的参量,并且讨论了冕洞极大和黑子极大年太阳风平均特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