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庭斌 《中国科学D辑》2004,34(2):117-124
中国有5类含煤盆地, 含煤盆地的形成、发展与历次构造事件密切相关, 其中印支运动对中国含煤盆地构造格局、古地理景观的变革尤为重要. 中国含煤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3种结构型式和两类沉积环境. 总结中国含煤-含气(油)盆地的地质条件表明: 只有曾长期深埋地腹的煤系地层才有可能成为含煤-含气(油)盆地, 成为中国天然气的主要勘探对象. 在各类含煤-含气(油)盆地中, 以类前陆型煤成气前景最好; 裂(断)陷型煤成气聚集的丰度最高, 最有利于生成煤成油; 克拉通型煤成气丰度偏低, 演化程度偏高. 由以上3种类型含煤盆地为主在中国形成了3个煤成气主要聚集区: 西部区、中部区、近海海域区. 未来勘探煤成气田的重点盆地: 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东海及莺琼盆地.  相似文献   
2.
新近纪以来中国构造演化特征与天然气田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庭斌 《地学前缘》2004,11(4):403-416
中国地处三大板块间的三角地带 ,是世界上新近纪以来构造运动活跃地区之一 ,与油气成藏及保存条件相关的主要特征是 :(1)在西部 ,古老造山带的重新活跃 ,在其前缘形成前陆盆地及逆冲构造 ,新近纪以来的急剧沉降、快速沉积 ,促进了深部源岩有机质的演化进程 ,也为生物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2 )多期次的构造热事件及高热流值促进了有机质的快速演化、成藏 ,以及异常高压及泥拱等特殊构造的形成 ;(3)多期次构造运动为油气的快速运聚、幕式充注成藏提供了优质输导系统 ,为超晚期快速成藏提供了储聚场所 ;(4 )大断裂、岩浆及深部热流体的活动 ,不仅促进有机成因油气藏的形成 ,也是无机成因气的主要释放和聚集时期。新近纪以来构造演化特征在西部影响最广泛 ,也最深刻 ,形成的前陆盆地是中国重要天然气聚集区之一 ,是这些盆地本部气藏最终形成、定型时期 ,并在造山带内形成了近百个小型断陷盆地 ,形成了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在中部 ,是四川盆地所有气田最终的形成、定型时期 ;在鄂尔多斯盆地促进了靖边至乌审旗地区天然气进一步富集。在东部 ,渤海海域形成一批大中型油气田 ,促进了其他盆地 (坳陷 )不同成因气藏的形成 ;在近海海域 ,既促进了有机成因气藏快速形成 ,也促进了无机成因非烃气藏以及无?  相似文献   
3.
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是中国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王庭斌 《地质论评》2004,50(1):33-42
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是全球最新的地壳形变和造山运动的发展演化阶段。由于中国地处印度陆块、西伯利亚陆块与太平洋板块所围限的三角地带。是世界上新近纪以来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以及天然气极易散失,也难以保存的特点,因此,新近纪以来构造运动特征是研究中国气藏形成和保存不可忽视的重要地质因素。总结中国天然气的成藏历程,虽然各类盆地有所不同,但都有上新世以来构造运动的影响。上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对于中国天然气的成藏及分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促使一些盆地天然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散失,但总体上以促进成藏、聚集作用为主:①在西部盆岭之间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式的前陆型盆地,为形成大中型气田刨造了有利条件。并控制了盆地本部气藏的最终定型。②在中部的四川盆地形成了成排成带的背斜,是四川盆地气藏形成、定型的主要时期;鄂尔多斯盆地的整体快速隆升及进一步西倾,促进了从靖边至乌审旗气田群天然气的进一步聚集。③在东部,上新世末期的渤海运动为以渤中拗陷为主体的渤海海域晚期成藏刨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在其他盆地也促进了二次生烃及次生气藏的形成;并形成了一批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气田。④在近海海域,既促进了有机成因气藏的形成,也促进了无机成因非烃气藏以及无机与有机成因天然气的混源,致使区内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气藏特征。总之,新近纪以来活跃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中国天然气以晚期、超晚期生烃成藏、定型为主的成藏模式,是研究中国气藏形成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地质阶段。  相似文献   
4.
油气是国际二十八届地质大会最引人注目的矿产资源,仅有半天的大会发言中就有一篇探讨未来油气资源的前景.在专题报告会中,每天都有石油地质学科专题.由于人们普遍关注油气资源的前景:此次大会组织了两次专题报告会,探讨当前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使我们看到了当前世界油气勘探中的重大成果、新动向与新的技术思路.一、近几年来的重大成果之一——委内瑞拉东北部山前逆掩推覆带中找到了大型的丰富的油气.委内瑞拉尔北部是一个以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通过近几年的详细工作,进一步查明了地质待证.它是一个推覆的褶皱带和一个深的前陆盆地在渐新世一中新世碰撞形成的.它包括了以隐蔽的逆冲断层为主的各类背科,储集层是山几个高能沉积环境的砂体拼接起来的,它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概况 资源前景是制约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速度最基本的因素。据原石油工业部及地矿部专家对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天然气资源前景的研究,一致认为: 1、在我国不同地质时期,在所有大、中型盆地,以及一些小型的盆地中都具有良好的成气条件。 2、由于中国宏观构造结构的复杂性,一些大型盆地,往往包含几个构造层次的叠合,我国天然气具有多源、多阶段、多类型、多层次的特点。 3、由于构造、沉积环境及成气史的不同,纵向上可归为四套含气组合,平面上可划分为四个含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盆地的构造格局与天然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庭斌 《地球科学》1996,21(4):401-413
显生宙以来的构造运动,在中国形成了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的373个盆地,组成了6个气(油)区和四大含气(油)领域,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天然气在各气(油)区和含气(油)领域各具特色,各类盆地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气(油)系统和成藏组合有较大差异;海域及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气(油)系统是晚期成藏的主要分布区;华北地区以石-二叠系为主要源岩的天然气系统以具二次生气条件以及以下古生界风化带为储层的两类成藏组  相似文献   
7.
与含煤岩系相关大气田的开发是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快速增长的主体,为了进一步阐明与含煤岩系相关大气田的勘探前景,在概述了已发现大气田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用实例总结了含煤-含气(油)盆地形成条件,明确指出虽然不同类型含煤盆地发展演化的构造地质环境不完全相同,但是所有含煤盆地能否转化成为含煤-含气(油)盆地的关键因素是相同的,即:含煤岩系沉积期间和含煤岩系沉积后是否以沉降为主,沉积期间及沉积后所经历的构造地质作用能否有效匹配.上述构造地质环境持续时间越长,各种构造地质作用有效匹配程度越好,越利于转化成为含煤-含气(油)盆地,越有利于形成大型气田.中国特定的构造地质环境决定了含煤岩系是中国最重要的气源岩,一些大中型含煤盆地是构造地质环境最优越的盆地,还有较大勘探潜力,仍然可以继续发现更多的大型煤成气田,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天然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