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北京平原区上新统一更新统的划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涉及的范围包括北京凹陷、大兴凸起、大厂凹陷及武清凹陷的一部分(图1)。第四系在凸起部位沉积较薄,在凹陷部位沉积较厚(图2)。新生代以来的地壳活动,特别是平原区主要断裂的继承性活动,对第四系的分布、岩性、岩相特征、海浸、海退都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平原区同生断裂的某些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在北京平原区进行地震地质工作所获得的实际资料,提出本区主要活动断裂均属在沉积建造形成的同时所生成的同生断裂,并对研究同生断裂的意义提出了初步看法,最后总结了同生断裂的一般形态模式  相似文献   
3.
北京微体熔融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1979年6—7月,我们在北京顺1井岩芯样品中发现一种直径小于1mm、球状透明玻璃质物体,通过对其形状、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的分析、测定,它们应属微体熔融石(Microtektite)。  相似文献   
4.
北京显微熔融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滇西北第四系的划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通过野外实测剖面研究,室内古生物化石鉴定,~(14)C年代测定,古地磁极性变化测试等手段,对滇西北第四系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确定本区第四纪下限为距今248万年,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三者的下限,分别为距今73万年、3万—4万年和1.35万年;滇西北第四纪重要冰期(大理冰期)则距今1.8—2.0万年。  相似文献   
6.
准同生变形构造系指在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不久形成的变形构造。这种构造仅局限于未变形层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层中。本世纪初,地层学家和沉积岩石学家就已注意到这一现象并曾给予各种解释。如美国纽约中南部上泥盆统的威尔斯堡砂岩中、苏联二叠系的阿廷斯基相中,以及我国四川峨眉龙门洞下三叠统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区内大理冰期出露的几个剖面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对冰碛层中的泥炭夹层进行了~(14)C测定,其年龄为0.018~0.02Ma。 各国学者己注意到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冰川开始时间不同;同一时代的冰川其雪线高度也有所不同。就本区而言,大理冰期之冰斗,现今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高差千米以上。作者认为是大理冰后期的新造陆运动——后造山期的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断块活动的结果。 通过构造地貌学、第四纪地层学及年代学方法对区内主要活动断层及水系、分水岭等位错进行了研究,大理冰后期、全新世以宋地壳变形强烈,其垂直速率为40~50mm/a,水平速率为200~250mm/a,水平速率约为垂直速率的5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滇西北地区地震构造、水系格局以及震源机制、原地应力测量、三角网测量,跨断层位移测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以金沙江—红河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区,新生代始新世晚期—中新世之间,欧亚与印度两大板块碰撞后主压应力方向由NE60°转为SE100°,大约向右旋转约40°。上新世—第四纪本区经历了四次重要的地质事件,新构造应力场曾发生几次变化。大理冰后期维西事件使本区新构造应力场发生变化。全新世以来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在东区主压应力方向向右偏转约10°,西区向左旋转约10°。因而,全新世—现代构造应力场在西区显示了反扭的特点,而东区仍继承了新构造应力场总体向右旋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区内大理冰期出露的几个剖面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对冰碛层中的泥炭夹层进行了14C测定,其年龄为0.018~0.02Ma。 各国学者己注意到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冰川开始时间不同;同一时代的冰川其雪线高度也有所不同。就本区而言,大理冰期之冰斗,现今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高差千米以上。作者认为是大理冰后期的新造陆运动——后造山期的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断块活动的结果。 通过构造地貌学、第四纪地层学及年代学方法对区内主要活动断层及水系、分水岭等位错进行了研究,大理冰后期、全新世以宋地壳变形强烈,其垂直速率为40~50mm/a,水平速率为200~250mm/a,水平速率约为垂直速率的5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