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热和组分密度异常共同驱动的动态金幔柱解析模式给出金幔柱在金幔中上升的历史.当金幔柱到达岩石层底时其头部的特征量是5个独立变量的函数:(1)金幔柱起源的深度;(2)金幔粘性系数;(3)源温度异常值;(4)源组分与热密度异常之比;(5)金幔柱的浮力通量.基于新的Mapellan数据,金星表面上有360多个冠状和类冠状构造已被发现,其中65%直径小于300km.这类小型冠状构造被认为是由具有下述特征的较小的金幔柱所形成:(1)最大直径小于300km;(2)当其头部到达岩石层底时,过剩温度足以产生部分熔融层,应高于150K;(3)被冠状构造下面的金幔柱带上来的总浮力有能力支撑冠状构造隆起的总质量.用这3个条件分析数值结果并约束金幔柱的源参数,根据本文的数值实验结果,金星上的小型冠状构造可能是起源于上金幔小于1000km深度的动态金幔柱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数值实验是地幔对流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概述了近二十年地幔对流研究的主要进展,介绍并评价了每个研究阶段所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思想。最后,着重讨论了上地幔与全地幔对流的论争。  相似文献   
3.
动态地幔柱尾管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态地幔柱模式被广泛用于讨论地球科学中的一些重要课题,如巨大火成区的成因,冈瓦纳古陆解体的原因,板块内中小尺度动力过程的驱动因素等.但是这个基于实验研究而建立的模式中,忽略了地幔柱尾管特征及其作用.地幔柱尾管内温度和速度分布是研究地幔柱上升过程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控制尾管结构的基本方程出发,给出了一个定常轴对称地幔柱温度和速度分布的近似分析解.从而得到尾管结构的基本特征:影响尾管内温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幔柱的热流通量,而尾管内上涌速度的大小则不仅取决于热流通量,主要是取决于地幔粘度随深度的变化方式.结果表明,对弱地幔柱,尾管的热损失可能是不可忽略的,而对强地幔柱,径向质量传递可能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4.
洋脊中轴裂谷是板块的创生边界,是与地球内部联系最紧密的地表区域之一。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地球科学家们的注意。但是,对于中轴裂谷的成因,至今没有得到圆满的解释。本文利用文献[1]所提出的上涌流动模式,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裂谷深度和宽度。其结果均与观测数据符合得较好,从而给出了洋脊中轴裂谷地形成因的一个动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5.
地幔对流(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幔对流(讲座)李荫亭(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引言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与发展一直同地幔对流的研究密切联系在一起,地幔对流研究已成为当代地球科学中的一个基础性课题。板块构造学说的驱动力问题是目前地球科学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国际地...  相似文献   
6.
地幔柱假说及其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organ提出的地幔柱假说之后,基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的定常地幔柱模式研究,认为地幔柱是地幔对流的一个组合部分。组分差异驱动的地幔柱模拟实验结果,限制了地幔柱在地球动力学中的应用。热浮力驱动的模拟实验结果得到了新的动态地幔柱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