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李水龙  王灿 《福建地质》1994,13(1):37-43
近年来的最新调研成果表明,闽北酉部原划为上侏罗统南园组的火山岩为一套中性—偏碱性—酸性—偏碱性火山岩组合,形成于大陆边缘拉张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于地壳,与萤石、叶蜡石、铌钽、放射性矿产关系密切。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112—142Ma,87Sr/86Sr为0.70661-0.71941,时代为早白垩世。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及独特的构造环境,与江西广丰鹅湖岭组相连,而与福建东部的火山岩有很大差异,建议单独建立一个岩石地层单位──中墩组(K1z)。这对研究福建西部乃至我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地层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常用的均方根值法和噪声功率谱法不能消除不同传感器记录的噪声干扰,为提高噪声水平计算的准确度,本文选用最大概率峰值位移作为背景噪声评估指标。基于可靠的噪声数据,借鉴震级-最大距离监测能力法并考虑预警时效,提出了地震预警最小震级评估方法,系统评估福建三类传感器网及其融合网的地震预警最小震级和预警首报时间。结果表明:测震强震融合网的地震预警最小震级高于单测震网,但明显低于强震网;强震烈度计融合网与单烈度计网的结果相近;三网融合后95%区域的地震预警最小震级约为ML3.2。由于烈度计网比测震和强震网密集,其预警首报时间最短;三网融合相对于单测震网或单强震网,其震后地震预警首报时间得到了明显缩短,预计95%区域的首报时间为4—6 s。本文研究为福建省的台网布局的优化和重点区域监测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一线地震科研人员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的实际需求,从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系统在线生产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个"智能+"地震监测预警技术平台.该平台在现有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模块,即智能模型训练平台.通过提供该平台的逻辑架构设计、物理架构设计、网络架构设计和人工智能框架选择,希望该设计方案能给同业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地震发生后,针对能够快速预测震中附近的烈度分布情况的问题,首先对632次地震触发的台站进行筛选,对2 231个台站触发后20 s内有效的7个地震动参数以及震级和震源距的信息进行提取,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所选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建立三种有效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模型一所选的输入参数为7个,不利用震源参数,在预测中有着较好的时效性,从第1 s到20 s,预测的平均烈度差值逐渐减小到0.45;模型二所选的输入参数为8个,利用了震源距信息,可以用于烈度级别的预测,预测的平均烈度差值逐渐减小到0.36;模型三所选的输入参数为9个,预测结果较好,可用于震后烈度场的实时预测,平均烈度差值逐渐减小到0.31。利用提出的3种模型对两次地震事件进行烈度预测,预测烈度差值取整后分别有95%和76%以上在1以内,有着较好的结果,可以用于地震预警当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安砂水库气枪震源实验资料,采用线性叠加、频谱白化叠加和相位加权叠加三种常用叠加技术进行处理,从信噪比、波形相关性和震相走时差等方面,分析评估三种叠加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相位加权叠加方法提高信噪比的能力最强,但是与线性叠加一样,两者都无法有效地消除强干扰,而频谱白化则可以削弱强干扰的影响,有利于信号准确识别;对低信噪比波形,频谱白化提高信噪比的效果优于线性叠加,反之亦然。(2)以线性叠加结果为参考,相位加权的相关性高,走时差基本为零,但波形中较小幅值的信号可能会被压制,影响小幅值波形信号的判别;频谱白化在台站信噪比高时,波形相关性较差,且存在一定走时差,可能出现震相到时前的波形被放大,使震相初至变得模糊,影响到时拾取精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目前我国城市土地规划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能力,为城市土地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水龙 《福建地质》1995,14(1):27-42
浦城永兴地区分布大面积Ⅰ型花岗岩,具有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根据花岗岩单元、序列的划分原则及超单元建立的条件,将永兴岩基解体划分为40个侵入体,建立14个单元,归并有虹垂序列及建立永兴和高坑超单元。  相似文献   
8.
闽北浦城地区元古代侵入岩时代及其构造环境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水龙 《福建地质》1994,13(1):20-25
在闽北建宁发现年龄为1714±20Ma最早一期的上坪岩体以后,近年又相继在浦城地区发现元古代的侵入岩。它是岩脉、岩瘤侵入于老变质岩中,其中超基性岩测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1566.9Ma,片麻状钾长花岗岩中获得单锆石Pb-Pb年龄865Ma,将其时代分别确定为中元古代和晚元古代。根据钐钕稳定同位素特征,超基性岩反映大陆壳岩石的演化特点或者有陆无物质严重混染,稀土分配模式与高铝玄武岩相似,表明它们形成于大陆边缘。片麻状钾长花岗岩据石英氧同位素δ18O11.67‰,为改造型花岗岩,lgτ-lgσ图解表明形成于造山带构造环境。这一最新成果对进一步研究我省前寒武纪构造及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