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鸭绿江断裂带南段浅层地质构造的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测线布置与数据采集测区位于丹东市东北约10km,在地震地质调查与电法测量的基础上,垂直测区主要构造线共布设了八条浅层人工地震测深剖面,各条测线的具体位置见图1.其目的主要是查  相似文献   
2.
根据电法,人工地震勘探和钻孔资料分析了位于丹东东北部沿中朝边境长11km的鸭绿江断裂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对日本产Mcseis—150型地震仪器的技术改进。实践证明,改进后的Mcseis—150型地震仪器系列可满足一般场地的浅层地震勘探与其它工程物探方法的观测需要,并获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表土层以下的浅层土中,低塑性土(轻亚粘土,亚砂土)分布广泛。由于低塑性土都具有以粉土颗粒(粒径0.05—0.005毫米)为主,粉砂粒(粒径0.1—0.05毫米)为次,粘土粒(粒径小于0.005毫米)含量少的颗粒组成特征,故分别采用塑性指数(IP)和颗粒组成资料作为土的定名判别标准,对上海低塑性土进行分类定名时,往往会出现定名不一致的矛盾。且由于定名的不当,也曾给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带来一些困难和损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