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层中的导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常常表现为低速,在井间地震中往往可以观察到导波的存在,其主要特点是在储层附近能量集中,而在围岩中则能量迅速衰减,同时波形具有频散特征。导波特性对储层内部结构与岩性十分敏感,它有可能作为储层描述和采油过程监测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三层简单波导模型进行了频散方程及曲线的计算,并进行了人工合成槽波记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介质的非完全弹性对瑞利型槽波传播的影响以及利用瑞利型槽波品质因子Q_R反演煤层碳化程度、裂隙、煤层厚度等煤层属性,在本文中,我们将复速度引入瑞利型槽波频散方程,计算了煤层瑞利型槽波的品质因子Q_R曲线;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瑞利型槽波品质因子Q_R随煤层厚度、煤层纵横波品质因子以及围岩纵横波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瑞利型槽波品质因子Q_R曲线与群速度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埃里相(Airy-phase)频率附近瑞利型槽波的品质因子Q_R最小,且埃里相频率随煤层厚度增加而减小;瑞利型槽波品质因子Q_R随煤层横波品质因子Q_(S2)的增大而增大。利用瑞利型槽波品质因子Q_R曲线可以实现对瑞利型槽波的吸收衰减进行补偿、对煤层厚度进行预测以及岩性成像。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由天津世纪东大管道穿越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的天津市燃气集团总公司天然气输气管网工程白庙一杨建穿越工程,重点说明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李德春 《地震》1992,(2):78-80
前言 从历史资料分析,某个区域的地震时间分布(时序)并非毫无规律可寻,而是近似地服从某一分布的,根据时间序列分析来进行中长期预报是有可能的。文献[1][2]利用灰色建模方法得出预报模型初步证实了这一点。本文将给出一种较方便的建模方法(回归法)来对地震发生时间进行预报,在某些情况下,其效果明显优于文献[1][2]。  相似文献   
5.
6.
主要阐述了CO2隔离技术的基本思路和CO2地中隔离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2煤层中隔离的可行性和隔离机制的分析方法,分析了CO2地质储存的重点研究问题及研究思路,评价了地震监测方法在CO2地质储存检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干涉原理,用地震波代替光波进行地震成像的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地震干涉成像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微震定位的特点是不需要进行初至拾取,观测系统也可以使用任意阵列检波器。模拟了一个地下震源的二维时间延迟记录,编制了基于C语言的震源定位程序,对接收的记录使用此方法进行成像。通过程序运行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且定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煤层中瑞利型槽波的频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频散是槽波的最大的特征,基于此推导三层对称模型的瑞利型槽波的频散特征方程并绘制出频散曲线,对频散曲线进行研究,讨论地层参数与埃里相频率的关系(影响频散的因素)。通过研究表明,利用已知频散曲线可以进行地层厚度、速度等参数的反演和估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瑞利型导波在煤层中的能量分布规律,理论推导了3层对称弹性介质中瑞利波的频散曲线方程以及瑞利型导波的能量分布方程;绘制振幅深度分布曲线。研究表明,煤层中传播的瑞利型导波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煤层中,且其能量在煤层中分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瑞利型导波的x分量的能量关于煤层中心偶对称,且煤层中心能量最强;z分量关于煤层中心奇对称,且煤层中心能量最小。   相似文献   
10.
索孝东  李德春  宋喜林 《地质通报》2009,28(11):1638-1642
壤中游离烃技术采用车载高精度气相色谱仪和车载专用钻机采样设备,进行壤中气态烃(C1—C5)直接进样分析。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壤中气采集与分析过程中的密封性和微量、超微量烃气的检测问题,实现了样品采集、分析与解释的现场化和一体化。相对于土壤吸附烃或酸解烃测量,游离烃异常能够更好地反映地下油气藏中烃气的现代活动状况,且较少受到地表景观和岩性条件的影响。内蒙古二连盆地吉尔噶郎图凹陷的稀油勘探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大宛齐地区浅层油气藏的滚动勘探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在浅层油气田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指出,壤中游离烃技术,还不能很好地判断异常与油气的绝对对应关系,不能回答含油气多少等问题。在圈闭评价或钻探中,化探成果要与地震、地质等资料紧密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特别强调不要跨跃勘探阶段使用化探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