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不透水面作为反应城市表征变化和区域城镇化的重要技术指标,其位置、图斑大小、空间分布等信息在地表水热循环和能量平衡等领域被广泛需求。传统方法大都基于单一时相信息提取不透水面,而忽略多时相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因此,本文提出多时相信息融合的不透水面级联提取方法,利用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NDWI)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ding Index, NDBI)年内时序变化特点和典型地物间多时相波谱曲线的协同特征,并归纳不透水面多时相变化规律;再根据先验知识所获取的有效地表信息,进行多时相分级提取不透水面信息。此外,基于实地考察数据和同期2 m GF-1遥感影像屏幕数字化生成30 m不透水面图斑,进行精度验证、分析和对比单时相、四季相及多时相3种时序情况下的提取精度。结果表明:单时相提取不透水面总精度最低,四季相提取精度优于单时相,而多时相提取精度最高(精度可达93.66%,Kappa系数为0.81)。本方法在偏远城镇不透水面的有效识别中显露潜在优势,可为不透水面提取方法融合时序波谱特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新疆区域的32个GNSS基准站连续资料计算新疆区域块体应变参数时间序列,发现巴音布鲁克—新源—独山子—石河子4个基准站围成的块体其面膨胀值时间序列曲线在2017年8月9日精河MS6. 6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年变转向时间滞后的现象,滞后时间约为3个月。年变幅度也有所增大,约为2. 8×10-8。  相似文献   
3.
After the Yutian M_S7.3 earthquake,the authors instantly collected 1Hz high frequency data of the 4 reference stations within 350 km around the epicenter,and calculated the GNSS data with the TRACK modu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of Yutian station,about 54 km from the epicenter,is the most obvious,particularly in the EW component,with a change of about 52.5 ± 11mm,which is more than three times the mean-square error of calculating precision.( 2) In the Yutian reference station,the biggest variation in the EW component appeared within 1 minute after the earthquake.( 3) The change in the NS component is not great.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河北省赤城县寺梁山土城子(后城)组一例极可能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及相关的足迹,该蹲伏迹也是该组地层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兽脚类足迹。虽然缺乏前足迹和尾迹。但因保存了左跖骨印、关联的坐骨及可能的耻骨胼胝印被定为蹲伏迹。该蹲伏迹是世界上第三例非对称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  相似文献   
5.
利用历史图件、地形图及遥感数据监测塔里木河下游诸多湖泊水域面积并分析近一百多年的变化情况。根据湖泊水域及其变化,该区湖泊在100多年内变化过程可以分为3个时间段:① 20世纪60年代以前,该区水文条件较好,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泊总面积超过2000 km2;20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末,随着水利设施的陆续兴建,湖泊水域缩小,甚至某些湖泊彻底干涸;21世纪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与下游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该区水文条件有所好转,干涸多年的一些湖泊重新形成水域,2013年湖泊水域总面积达760 km2。② 根据湖盆成因及水域变化把该区湖泊分为:河道西侧的风成湖,河道网之间及东侧的河成湖及河道末端的构造湖等三类。③ 初步总结风成湖演变过程,发现该区风成湖与河成湖在形状、深度、水质、形成时间等方面有较大差异。④ 近代人为因素对湖泊水域变化的影响高于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甜高粱适宜播期及含糖量关键气象影响因子,以新疆玛纳斯地区甜高粱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播期下甜高粱含糖量的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生育期延迟,甜高粱茎秆总糖含量、蔗糖含量逐渐升高,成熟期最高;还原糖含量开花期达到最大值,灌浆期后逐渐下降,至成熟期最低。不同播期之间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高粱3号"适宜早播,以4月25日播种较为适宜;T601适宜迟播,以5月8日播种较为适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不同品种甜高粱茎秆糖分含量与平均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和风速存在显著相关(P<0.05),可根据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进行甜高粱含糖量预测。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岳普湖县1981—2019年气象观测资料,结合金银花生长发育情况,分析气候条件与金银花生长的利弊关系,根据金银花的生态学特性,对岳普湖县金银花栽培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各物候期的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日照时数有明显的增多趋势、水源充足,有利于金银花正常生长发育。随着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增多,种植时间从以前的3月中旬提早至3月上旬,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2016年的几十公顷扩大到2019年的345 hm2,种植模式从平作方式调整到套种模式,品种统一用北花一号品种。金银花生长发育过程中≥38 ℃的连续高温日数,尤其是≥40 ℃的高温天气、短时强降水天气、风沙天气等气象条件对金银花品质和产量产生了有害影响。探讨金银花种植产业的有利气候条件,可为新疆金银花产业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花农增收致富提供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8.
计算分析了近2期流动重力资料,对2009年4月19日阿合奇发生的MS5.5地震和2009年4月22日阿图什发生的MS5.0地震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地震的孕育与发生,都伴随着重力异常的出现,且地震发生在重力场变化的零线附近和重力场反向回跳的转折线附近。  相似文献   
9.
伽师及其邻近地区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伽师及邻近地区2005~2007年5期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了该区域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力变化与构造环境变化有关,地震孕育发生阶段,重力场将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地震多发于重力变化正负值交替的零线附近,正负重力异常变化梯度带的附近是物质增减差异剧烈的地区,能量易于积累,从而产生地震。与GPS观测结果相互印证,表明受大的构造背景影响,测区内重力异常的正负值分布反映了区域间的应力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