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结合RS、GIS、三维仿真等高新技术,并集成基础地理信息及勘探区块、探井、勘探工程等专题要素,以三维模型或矢量线的形式叠加在数字沙盘上,建立了非常规勘探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点击查询相关属性信息,为井位布置、地震线部署、勘探工程布置、水源选取等工作提供辅助决策参考,实现了对非常规勘探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建立了"数字油田"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
结合RS、GIS、三维仿真等高新技术,并集成基础地理信息及勘探区块、探井、勘探工程等专题要素,以三维模型或矢量线的形式叠加在数字沙盘上,建立了非常规勘探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点击查询相关属性信息,为井位布置、地震线部署、勘探工程布置、水源选取等工作提供辅助决策参考,实现了对非常规勘探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建立了“数字油田”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3.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是描述某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与其本底地震活动水平偏离程度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国外多个强震中前得到应用检验。本文利用这一方法对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8次有较大影响的6.0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进行检验,全部出现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异常持续时间在5~24个月,异常幅度偏离背景值幅度较大,异常现象较明显,为华北地区区域地震活动性异常指标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同时运用傅里叶变换,将得到的时域值转换为频域值,进一步提升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通过研究发现,其在变化过程中持续上升的量值很难把控,异常达到具体阈值时还需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6.0级以上地震前非均匀度CV值异常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超 《山西地震》2002,(3):25-29
通过对非均匀度 CV值等时间、等地震个数时间扫描和空间的扫描 ,对 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8次 6 .0级以上地震前 CV值的异常变化进行了研究 ,认为在发震区域内强震前 CV值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过程后 ,在回落或回落过程中发震 ,表明地震活动的丛集性是强震发生的重要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区域数字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收集河南省区域数字测震台网建台堪选资料及纳入该台网的外省地震台地震仪噪声背景资料,利用测震学模拟观测仪放大倍数与数字化地震仪噪声背景之间的关系,初步分析该省"十二五"建成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预估"十三五"规划新增预警台后地震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卡方检验在华北强震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超 《山西地震》2004,(4):23-25,34
用卡方检验的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华北地区活断层、震源机制解等地震地质构造,对华北地区3次强震前的地震活动进行了时间及空间上的检验.认为,卡方检验不仅揭示了中强震前地震的丛集特性,而且体现了强震与地震地质背景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了构造体系与地震的某些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