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230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31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9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梭鱼(Mugil so-iuy Basilewsky)为我国北方咸淡水鱼类人工养殖的主要对象,南方也有养殖,属鲻科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其中尤以鲻鱼(Mugil cephalus B.)为甚。由于它们中的大多数种类适盐性广、食物链低、生长快和肉味美,因而成为海水,咸淡水,乃至淡水鱼类养殖的很好对象。主要养于印度-太平洋区域、地中海和黑海沿岸。1969年,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的国际生物学计划海洋生产力组(IBP/PM)的会议上,与联合国粮农组织(PAO)一道,把鲻科鱼类列为国际性生物研究课题之一,受到有关国家的普遍重视。近十多年,对于鲻科鱼类的人工繁殖研究,在某些种类上已取得较大进展。鲻梭鱼,可期在几年内,进入种苗的生产阶段。 我国劳动人民对鲻科鱼类养殖至少已有四个世纪的悠久历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生产经验。但自古以来,都是利用天然种苗进行养殖。近年来,由于大量兴修水利,淡水入海的运流量不断减少,天然种苗场受到某些影响,能捕到的天然苗也不如以往丰盛,加之种苗资源本身因受气象的影响各年也有所变动。为了使生产能按计划进行,人工繁殖种苗已成为当务之急。 1967年,我所和原天津淡水渔业公司工农养殖场合作,对咸淡水养殖梭鱼的人工繁殖开始进行研究。并在人工诱导排卵方面取得成功,所获卵子得到受精和孵化。1968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的部分同志也参加了这项试验。当年共获得一千万卵子,其中有二百万卵子获得受精。孵苗十四万多尾。因受寒潮影响,大量胚卵在即将孵出前,或在孵出仔鱼之后不久死去。最后仅培育九百余尾达2公分以上的梭鱼苗。这一年的试验,为咸淡水养殖梭鱼的全人工繁殖打开了"通途"。1969年,养殖场由地方移交给部队,我所继而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进行合作,一直到1972年截止。1969年,室外池塘育苗成活率达30%,育成6厘米以上的梭鱼苗二千尾左右。这些苗经过越冬,到第二年春天,体长达20厘米以上。1972年,经过人工诱导排卵的亲鱼,在池塘中自行产卵和受精,并孵出仔鱼。这对咸淡水养殖梭鱼的人工繁殖来说,又迈开了新的一步。 本文总结了六年来(1967-1972)咸淡水养殖梭鱼人工繁殖试验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咸淡水养殖梭鱼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自然繁殖也作了初步观察。现将这一材料发表,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河中游陕、甘、宁、晋、豫等一些省、市、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是黄土主要的堆积区。解放前,居住在这里的劳动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甚至连吃水都成问题。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为解决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打井挖泉积极发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震杂志》主编力武常次因年事已高 ,于 2 0 0 1年 1月主编了第 3 0期《地震杂志》后卸任 ,从 2 0 0 1年 6月的第 3 1期开始 ,由原幸男教授担任主编。1 986年 ,《地震杂志》作为地震预报综合研究振兴会的定期杂志首次发行 ,已故的原尊礼会长任命力武常次为该杂志主编。《地震杂志》每年 1月和 6月出版发行 2次 ,1 986~ 2 0 0 1年 1月共出版发行了 3 0期。力武先生办刊的指导思想是 :不仅只涉及高深难懂的地震学 ,还要登载趣味性文章 ,并且还力求更多的女性参与投稿。力武辞任主编时说 :“《地震杂志》不同于岩波的‘科学’,希望…  相似文献   
5.
阪神·淡路大震灾后 ,日本着手对原有的地震观测体制作彻底改革 ,多项全国性配置地震计的计划同时开始启动。地震引起的地面晃动的程度不尽相同 ,无感微小地震引发的晃动仅有 0 .0 0 1 μm,频率为1 0 Hz;巨大地震引起的地面晃动的幅度高达 2~ 3 m,周期也有几十秒。虽说都称之为地震计 ,但由于地震动的振幅和频率涉及的范围太大 ,所以应针对观测对象选用不同类型的地震计。下面介绍不同类型的观测网。1 强震观测网 ( K- NET)无论大地有多大的晃动都能将其准确记录下来的地震计称之为强震计。它构造坚实 ,信号明确 ,通常设置在地表 ,对了…  相似文献   
6.
美国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 MCEER)是新近成立的一个独特的专业性合作组织 ,称之为亚太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会 ( the Asian-Pacific Network of Centers for EarthquakeEngineering Research,ANCER)的 7个中心之一。ANCER是为促进各中心的研究、教育和技术转让活动 ,于 2 0 0 1年 1 0月成立的 ,其目的是通过中心对中心的大范围的合作活动来扩大研究和发展的影响 ,促进减灾活动。中心联合会的概念是 2 0 0 0年在汉城召开的、由韩国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 KEERC)组织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 KEERC主任Sung-Pil Chang教授…  相似文献   
7.
前言最近 ,媒体不断报导说东海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正发生着异常变化。此时正值 1 999年 8月以来 ,静冈县西部正下方菲律宾海板块内部的地震活动减弱 ,开始了所谓的平静期。紧接着 ,国土地理院公布了 GPS所观测到的截至 2 0 0 1年 6月的地壳异常变化结果。毫无疑问 ,这些肯定都是自观测以来出现的异常变化 ,问题是这些异常与东海地震有何联系。1 976年石桥提出东海将会发生地震的警告 ,以此为契机建立了国家规模的防灾体制 ,可 2 0多年来却一直相安无事。“终于有动静了 ?”目前有这说法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 ,这决不是确凿的判…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青年科学家论坛”第 76次活动于 2 0 0 3年 8月 2 1~ 2 2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活动的主题是“地球系统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4 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科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代表中包括多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的入选者 ,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 3项目”、国家“973项目”的项目或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部长、“青年科学家论坛”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马阳出席了论坛活动。这次活动得到国际科联环境…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震学会推荐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邓起东 ,于 2 0 0 3年被中国科学院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将邓起东院士的情况介绍如下。邓起东 ,地质学家。 1 938年生于湖南双峰。 1 96 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现任该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 ,对我国华北、山西、天山、阿尔泰山和青藏高原的活动构造和大地震区地震构造有深入的研究 ;对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有创造性发展 ;建立和发展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填图技术 ,发展了古…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的筹备和举行期间,中国地震学会和本刊辑辑部共同组织了各专业委员会学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我们期望这些工作对于我们理清思路及开展进一步的工作能有所帮助。本文是各专业委员会系列文章中的一篇,以后将陆续刊登其他专业委员会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