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根据北京白家疃测站8台GEO潮汐重力仪对比观测的资料,采用标准线性体流变模型模拟重力仪及记录系统的力学特性,计算各台仪器的格值改正系数、主潮汐波的振幅衰减系数和相位滞后;确定北京重力地球潮的振幅因子δ和相让滞后为δ(M)=1.1784,δ(O)=1.1804,δ(M)/δ(O)=0.9983,(M)=0.07°,(O)=0.10°.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昆明地区1975年4月12日至1979年2月28日的重力固体潮观测的结果几个主要日波(O1,K1)和半日波(M2,S2,N2)的振幅比例系数和位相差是: (O1)=1.1440.006 (O1)=——0.4度 (K1)=1.1170.003 (K1)=——0.2度(O1)——(K1)=0.027 (M2)=1.1350.002 (M2)=0.2度 (S2)=1.1360.005 (S2)=0.4度 (N2)=1.1500.014 (N2)=0.8度并给出振幅比例系数有可能随时间变化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1985年9月23—27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10届固体潮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参加会议的包括东道国西班牙,以及联邦德国、比利时、英国、中国、美国等22个国家的代表共140余人,其中中国代表13人,有11人在会上分别作了报告。本文的内容包括:会议的一般概况;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情况;学术讨论会内容简述以及本届讨论会的决议全文。前届会议主席、国际固体潮中心(ICET)常务委员会主席郭宗汾教授的开幕词及 IUGG 秘书长、ICET 常务委员会秘书长梅尔基奥尔(P.Melchior)教授的 ICET 工作报告在本期另文作了摘译。  相似文献   
4.
Introduction Since the 1960s, gravity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seismogenesis and earthquake occurrences have been found by many researchers and various physical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se relationship (MEI, 1993; Chen, et al, 1979; Li, Fu, 1983). The US/China joint project beginning in 1981 presented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y variations and earthquake occurrences in the Beijing-Tianjin-Tangshan-Zhangjiakou (BTTZ) region, leading to a combined…  相似文献   
5.
1997~2003白家疃地震台记录的重力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从介绍白家疃台站的 Geodynamics TRG—1型潮汐重力仪数字化重力固体潮观测系统入手,对所记录到的1999.6~2002.6期间的重力变化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一长达3年、变化幅度为130×10~(-8)m·S~(-2)的重力变化可能是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远场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6.
中国京津唐张地区重力台网建设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签署了从1980年10月起为期三年的关于重力场局部变化与地震发生关系的合作研究协议书,据此选定并建成了京津唐张地区八个地震台的重力台网情况。  相似文献   
7.
1985~2003京津唐张地区重力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分析了京津唐张地区1985~2003年详实的重复重力测量资料,重力变化的图像显示该地区的重力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测网南部地区出现的较大范围重力增加,增加幅值在(100~300)×10~(-8)m·s~(-2)之间,从可搜集到的高程及地下水资料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流体而引起的大面积地面沉降;测网北部山区重力趋势性减小,19年减小幅值约30×10~(-87)m·s~(-2),与香山绝对重力点的变化量相当,高程及地下水对此种趋势的影响不大,大面积山区继承性、同步性的构造运动可能是造成地表重力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东部地区重力变化的明显特征是1990年6月至1994年6月间有一重力的快速下降然后上升过程,这可能是与1995年10月滦县 M 5.9地震有关的重力变化.相比之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重力趋势的影响较微弱.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昆明地区1975年4月12到1979年2月28日的重力固体潮观测的结果。几个主要日波(O_1,K_1)和半日波(M_2,S_2,N_2)的振幅比例系数δ和位相差α是:δ(O_1)=1.144±O.006。α(O_1)=-O.4度。δ(K_1)=1.117±0.003。α(K_1)=-0.2度。δ(O_1)-δ(K_1)=O.027。δ(N_2)=1.135±0.002。α(M_2)=O.2度。δ(S_2)=1.136±0.005。α(S_2)=0.4度。δ(N_2)=1.150±0.014。α(N_2)=O.8度。并给出了振幅比例系数δ有可能随时间变化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对六台非零位输出的TRG-1型潮汐重力仪进行摆位与标定常数的关系的实验。通过仪器对标定脉冲的响应的研究,确定各台仪器灵敏度和格值随摆位变化的关系函数。发现用变格值处理数据可以有效地消除摆位对潮汐因子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力资料反演京津唐张地区震质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动重力观测结果显示,地震孕育过程中重力变化最大处往往不与震中重合,美国科学家J.T.Kuo(郭宗汾)提出了孕震体质量变化中心震质源(hypocentroid)和其在地表的投影震质中(epicentroid)的概念.本文采用球、椭球和圆柱体等3种旋转体模型模拟孕震体,分别计算孕震体均匀膨胀引起的表面重力变化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1981~2000年发生在京津唐张测网内16次M>4.0地震进行震质中迭代反演. 计算精度表明,圆柱体模型为三者中的最隹模型.研究了震中、震质中与断层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现京津唐张地区M4~5地震震质中与震中的距离在0~40 km之间,震中一般发生在断层末端,或断层交汇处;而震质中大都发生在断层间的块体内,且成丛分布.这意味着区域内存在小范围的构造——地震孵化区,一次次地震在孵化区内孵化,但却在其周围发生.其间,断层的存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