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陆相上新统麻则沟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代地层单位麻则沟阶是中国上新统的两个阶之一,代表陆相上上新统,1999年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命名,对应于麻则沟期。"麻则沟"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麻则沟组,典型剖面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赵庄—大马岚。麻则沟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的皮亚琴察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 C2An.3n的底,即高斯正极性带的底,绝对年龄为3.6 Ma,这条界线在榆社赵庄剖面位于第6层麻则沟组下部的紫红色黏土层的中部,以张洼沟姬鼠(Apodemus zhangwagouensis)的首现为标志。麻则沟期与欧洲陆生哺乳动物分期的Villa-nyian早期或Villafranchian早期相当,包含1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3,可与欧洲的MN16对比。在榆社盆地发现的麻则沟动物群就相当于NMU13。在中国的上新世哺乳动物群中,甘肃灵台的任家沟动物群和雷家河V带动物群、河北阳原泥河湾的稻地动物群、陕西渭南的游河动物群、山西静乐的贺丰动物群、四川德格的汪布顶动物群也相当于NMU13。河北泥河湾的花豹沟剖面是麻则沟阶的辅助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
将一种晚中新世小型猪科动物弓颌猪的头骨及下颌特征与现生猪科及西猯科材料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形态功能分析.尽管相对窄的枕部以及相对短的头骨制约了头骨的摆动幅度,但发育吻骨和相对较强的吻部肌肉仍然使得弓颌猪具有很可观的拱掘能力.显著宽的前颧弓板以及强壮的犬齿弧形围龛在拱掘时对头骨及犬齿起保护作用.强烈会聚的顶嵴和强壮的面嵴表明弓颌猪发育强壮的咀嚼肌,这使得其可以迅速闭合口部,并使得下颌纵向及侧向的运动能力都很强.弓颌猪的头-颌关节形态及其相对较高的位置表明在咀嚼时既有压碎作用又有研磨作用.弓颌猪的颊齿冠面特征简单,表明其食物可能较现生猪科的食物柔软.推测弓颌猪的饮食结构可能介于森林型和开阔环境的现生猪科动物之间,生境可能为相对潮湿的森林边缘或靠近开阔的温带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3.
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达涕盆地是一个小型的山间盆地,沉积了新近纪晚期的河湖相地层.早期的工作中曾报道有三趾马化石的线索,据此进行的新的考察发现了更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1件带有颊齿列的三趾马上颌.达涕盆地的三趾马体型中等,其上颊齿具有原尖小而圆,前、后端较尖,褶皱中等发育,前附尖和中附尖不特别加宽,无次尖收缩等特点.与之前发现的下颌骨相结合,证明达涕盆地的三趾马属于福氏三趾马(Hipparion forstenae).通过与西藏吉隆和山西保德发现的福氏三趾马的时代对比,显示达涕盆地含福氏三趾马层位的年龄约为7Ma,因此将原定的上新世达涕组的时代纠正为晚中新世.与近距离的吉隆沃马盆地福氏三趾马的生态对比,指示达涕盆地在7Ma的古海拔高度约为2400 ~ 2900m,该地区自那时以来快速上升了至少2000m,这一结果与构造学的证据吻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陆相上新统高庄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提出将中国新近纪上新世分为早、晚两期,分别命名为高庄期和麻则沟期,年代地层单位高庄阶即对应于高庄期。"高庄"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高庄组,典型剖面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桃阳—高庄—赵庄。高庄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海相的Zanclean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 C3r的顶部,年龄为距今5.3Ma,这条界线在榆社桃阳剖面位于高庄组下部第5层的块状砂岩底部。高庄期与欧洲陆生哺乳动物分期的Ruscinian期相当,包含1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2,可与欧洲的MN14—15对比。在榆社盆地发现的高庄动物群相当于NMU12。在中国的上新世哺乳动物群中,甘肃临夏盆地的十里墩动物群、甘肃灵台的雷家河Ⅲ带动物群、内蒙古化德的哈尔鄂博和比例克动物群也相当于NMU12。甘肃广河的十里墩剖面是高庄阶的潜在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5.
新近纪哺乳动物的起源、辐射、扩散、绝灭等方面反映了气候环境的重大变化,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形成对东亚地区哺乳动物的演化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高原的隆升使自然环境发生改变,环境的变化又导致动物组成和分布的分异,以及动物对环境适应性的调整。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研究的结果不仅表明哺乳动物群的组成和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而且中国还是一些代表性门类的起源扩散中心,也是哺乳动物洲际迁徙的关键通道。青藏高原新近纪晚期的哺乳动物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随之而来的第四纪冰期中这些寒冷适应性动物获得了优势地位,由此成为现代动物地理区系和多样性的基础。通过以点带面的综合研究,将能够全面地认识新近纪动物地理区系对重大气候事件的响应,更准确地判断青藏高原隆升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是对榆社盆地(36°49′~37°26′N, 112°42′~113°07′E)乃至中国骆驼化石的首次系统修订。20世纪30年代,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等报道了榆社盆地12个地点的17件骆驼化石,是渑池仰韶村不完整骨架之外中国最经典的骆驼材料。这些材料过去被错误归在榆社Ⅲ带(维拉方期真马层),误作为“巨副驼Paracamelus gigas”广为引用。本文根据榆社盆地的地层学研究成果,系统比较东半球其他地点性质比较明确的骆驼化石,对这批材料进行了重新研究,厘定了其分类位置,探讨了其产出层位。这批材料应分属邱氏副驼新种Paracamelus qiui sp. nov.、邱氏副驼(相似种)Paracamelus cf.qiui、阿氏副驼P.alexejevi、巨副驼P.gigas以及诺氏驼Camelus knoblochi等5种。邱氏副驼Paracamelus qiui是本次研究描述的新种,产于榆社马会组和高庄组桃阳段,属晚中新世,距今约6.1~5.2 Ma,相当于MN13。邱氏副驼P.qiui是非常原始的高大型骆驼,下颌长且低矮,下颌联合部长,p3未退化,前...  相似文献   
8.
邓涛  侯素宽  史勤勤 《地球学报》2015,36(5):523-532
2014年全国地层委员会最新出版的《中国地层表》中正式采用了将上中新统两分为灞河阶和保德阶的方案。"灞河"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灞河组,典型剖面位于陕西省蓝田县灞河左岸的水家嘴。灞河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海相的托尔托纳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 C5r.2n的底部,年龄为11.6 Ma,这条界线在蓝田地区的灞河组并不存在。在中国晚中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群中,甘肃临夏盆地的郭泥沟动物群、大深沟动物群,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托素动物群、深沟动物群,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的阿木乌苏动物群,西藏比如盆地的布隆动物群,陕西府谷的喇嘛沟动物群和云南元谋的小河动物群均属于灞河期。甘肃省东乡县的郭泥沟剖面是灞河阶底界层型最有利的候选剖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