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提高磁测日变改正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利用高精度磁测方法进行间接寻找砂金、岩金的研究中,需探测10nT左右的弱磁异常。这对日变改正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一需要,编制了软件,适用于IGS-2/MP-4与ENVIMAG两种型号的质子磁力仪,使其能同时投入工作做日变改正。采用一个完整的地磁平静日的日变观测数据,用分时区加权平均来确定日变改正基值。对每天测定的日变曲线先进行圆滑,降低仪器噪声对日变观测结果的影响后,再对当天各测点上的磁测值进行日变改正。这样既提高了日变改正精度,又实现了对两种型号磁力仪间观测数据的日变改正处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空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包括管线老化、路面塌陷、燃气泄露等危险。为解决这些城市道路病害问题,三维地质雷达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然而,由于三维地质雷达所获取的数据量庞大且人工判读效率低下,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自动识别道路病害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对主要城市道路病害如塌陷和空洞的智能识别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定量评估的数据支持。因此,本研究采用了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和Faster R-CNN目标检测网络,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维地质雷达的城市道路病害人工智能识别系统。该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达到90%以上的塌陷和空洞病害的正确识别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快速准确的城市道路地下病害监测手段,并实现对病害位置和类型的自动识别。为了处理三维地质雷达扫描切片图片长度超长的问题,研究采用了二次切分和缝合思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该系统,城市管理者和相关部门能够更有效地监测和识别地下病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从而提高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每年发生近千起城市道路坍塌事故,且逐年增加,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地面坍塌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其中由于各种原因破坏地下含水层天然状态,造成路基下方水土流失,是造成道路地下空洞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微动、地质雷达组合方式能有效的由浅到深探明道路地下病害体的规模,有效的排除了既有隐患。通过物探成果分析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能有效查明地下病害体形成机理,为道路塌陷隐患的提前预防和治理提供物探依据,从而保护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5.
川西南地区某露天水泥用石灰岩矿场,地处典型的西南裸露型岩溶发育区,矿体赋存于地表出露的二叠系茅口组(P2m)中。矿山的开采活动使在岩土体中产生破裂位移、压密下沉、振动液化、塑流变形等破坏效应,加上西南地区温暖湿润、多雨的气候使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极大地促进了地表和地下软弱地质体(岩溶)的发育,影响到矿山的正常生产。采用微动勘探对灰岩矿山种软弱地质体进行调查,资料解释依据平稳随机过程理论,采用空间自相关(SPAC)法从微动信号中提取瑞雷面波频散曲线,通过对频散曲线的反演,获得地下介质的横波速度结构。利用面波在破碎带、岩溶塌陷区等软弱地质体和致密原生岩体之间的波速差异,来推测矿区的破碎带、岩溶的等软弱地质体的发育情况,为矿山安全生产,采空区的预研判和综合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思想所得到的一种全局非线性最优化算法,该算法可有效地避免局部最优解。这里介绍遗传算法的原理以及基于其算法的磁异常反演算例,对不同迭代次数所得理论模型反演的磁性体空间位置与磁性等参数的相对误差进行了对比。据此,对四川会理黎溪地区某磁铁矿区外围8号剖面上实测△T磁异常进行遗传算法,并迭代拟合反演,求其反问题,获得了与后续工程揭露及磁性测定结果相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微重力测量相较于传统重力测量方法,其观测研究的对象是在尺度规模上越来越细小、在重力信息上反应越来越微弱的密度异常体,更加突出“微”的性质与特点.利用该方法能精准识别地下岩溶的平面位置,但推测目标体的垂向埋深需结合其他先验信息进行反演;微动法采用天然源信号,具有抗电磁干扰、抗振动干扰能力强、纵向分辨率高等优点,可准确识别地下岩溶的空间位置,特别适用于强干扰环境下的地质勘察.将微重力和微动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岩溶探测,优势互补,能准确确定地下岩溶的空间位置和形态规模.本文通过微重力、微动两种测量方法在长宁页岩气区块某钻井平台场地岩溶探测的具体实例,来分析两种方法组合在工程场地隐患排查中的效果.实践证明,应用微重力、微动方法组合在探测近地表的溶洞、地下河、孔穴以及规模较小的地质构造等异常体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