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侯书恩  常诚 《地质实验室》1996,12(3):135-138
将原子吸收光谱法应用于电镀注保高含量组分分析。以空气-乙炔火焰次灵敏线测定镍,钴,锰,N2-O乙烯高温火焰测定硼,空气-乙炔火焰发射法测定钠,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加标回收率96%-106%。已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2.
3.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为弹性驱动的河流相低效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在开发中普遍见水。根据试采情况将气藏储层分为气层、水层、气水层三类,开展气、水层的测井识别研究。以区内26口井50个射孔层段各层的试油结果作为依据,选出了700个样本点作为判识建模的标本,以声波时差和中子孔隙度等8个原始测井值作为判识变量组合,采用模糊判别分析,建立了各层的判识模型。回判结果表明,模型对气层精度达到97%,水层为89%,气水层为94%。利用未参加建模的出水井射孔段对模型进行验证,判识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模型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4.
从1985年到2000年间,中国及其邻近地区大约10%的地震事件属于重复性地震事件,并且彼此间不超过1km。我们对约14000个地震和爆炸的地震图做互相关,计算了相对到时约0.01 s,并使横向定位精度达到了100m~300m。这样的精度对于地震危险性研究、地震物理、禁止核试验的核查都非常重要。通过对已有的资料重复性信号的识别和测量,提高了定位精度,改进了在读取初至到时和定位方面目前程序的不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大瑶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遇到了较多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在论述隧道围岩基本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变形破坏以及隧道水害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邹进上  金一谔 《气象》1990,16(1):1-2
“太阳辐射能的测量与标准”一书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王炳忠编著,198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它是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各种物理过程、生物过程发生  相似文献   
7.
诚俊华 《吉林地质》1991,10(1):71-74
本文主要阐述了乾安县浅层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探讨了浅层高氟地下水的成因与构造、地貌、古气候、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从而闸明了广泛分布的湖沼相松散沉积物的组成和水文地质条件是本区浅层高氟地下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9.
一引言自1973年11月兰州全国洪水计算会议决定将可能最大将水与洪水纳入国家洪水计算划范以来,我国许多大型和重要中小型水库及险库加固,按照国家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多采用可能最大降水(PMP)  相似文献   
10.
可能最大降水估算方法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能最大降水估算技术是三十年代美国气象局为了满足水利建设事业的需要,特别是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洪水而提出来的,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近年来,随着水文学与气象学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和卫星资料的应用,在对暴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可能最大降水研究已经有了显著的进展。我国地处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西有青藏高原,地形复杂,东南濒太平洋,海陆影响显著。夏季盛行西南风和东南风,水汽丰沛,暴雨频发,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尤其是多持续性大暴雨。自古以来,不少地区或流域,暴雨洪水为患,史不绝书,常铭之碑文,见之于方志。我国纬度约与美国相当,但暴雨却较美国为大,除了著名的35.7五峰暴雨、63.8海河暴雨、75.8林庄暴雨外,24小时雨量超过1000毫米的大暴雨还有多处。有的暴雨已接近世界记录。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