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俊虎  封国林  杨杰  支蓉  王启光 《气象学报》2012,70(5):1021-1031
利用历史数据,研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特征,证实脊线指数和西伸脊点指数可以较好地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同时也指出这两个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不同的配置,是造成中国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和旱涝异常的复杂性、多变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指数和脊线指数的距平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各种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合成分析,发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和脊线不同配置下中国夏季降水的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出南北两条雨带;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正常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为北多南少,长江以北降水偏多;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南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为南多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偏多;上述3种情况下西伸脊点越偏西,降水范围越大。此外,通过计算1951—2010年各年夏季降水实况与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属年份夏季降水合成的距平相关系数,发现同一类型下各年夏季降水与其合成分布总体相似,说明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对中国降水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此种分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对9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类型下北半球夏季500hPa高度场和850hPa风场距平分别进行合成,对不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戴波  赵启光  张敏  张扬  冯武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479-1486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多年来一直被列为江苏地震重点关注区域。在该区域展开了多期活断层探测和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地震监测已经建成了测震、形变、电磁、流体等多种手段。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活动断层运动和地震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该地区地震科学研究的一种补充,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沿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布设土壤氡测线并获得相关数据,结合地质勘察、浅层人工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土壤氡探测结果对断裂带的位置、断层类型和特征、断层活动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土壤氡探测展示F5断裂两条分支断裂F5-1、F5-2的位置,氡浓度异常形态与断层特征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并利用土壤氡浓度强度为指标,初步判断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2条分支断裂的相对活动性。  相似文献   
3.
用微振动勘探方法探测隐伏断裂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运用微振动勘探方法探测隐伏断裂构造的方法和思路,并对郯庐断裂带两条分支断裂进行了试验性勘探.通过与人工地震勘探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微振动勘探方法对隐伏断裂构造具有较好的空间定位能力,其对岩性差异面形成的断裂定位误差与人工地震勘探结果相当; 又因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深度,因而可以有效揭示勘探区域下方地层及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接触关系,这对于识别和确定断裂构造的主破裂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微振动勘探方法对地层或断裂构造细节特征的揭示能力较差.因此,在实际地层或断裂勘探中,宜采用人工地震勘探方法与微振动勘探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断裂的深浅构造关系,可以用微振动勘探方法进行普查,在确定断裂初步位置及空间展布特征后,再选用人工地震勘探方法进行断裂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To expand torrential rain, which is a meso- and microscale weather process, to a meso- and long-scale weather process, in this paper, we choose South China as a sample region and propose the conception of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torrential rain (CETR) by using daily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740 stations. Through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observations, three indexes—continuous time (L d), control area (A r), and precipitation contribution rate (Q s)—are used to define the CETR and indicate the torrential rain process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TR and simultaneous total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are analyzed in the pre-flooding and latter flooding seasons.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on both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scales, the three indexes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imultaneous total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in the pre-flooding season and latter flooding season. Moreover, an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classif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ETR. In both the pre-flooding season and the latter flooding season, the four major spatial models of torrential rain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otal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With regard to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caused by the CETR, the latter flooding season is affect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pre-flooding season. Regarding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the opposite result occurs. In conclusion, in both the pre-flooding season and the latter flooding season, the CETR influences and even determines 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5.
近40年我国极端温度变化趋势和季节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0年我国194个测站逐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器测资料,结合具有实际意义的季节极端温度指数,分析了我国近40年极端温度事件的年变化趋势和季节特征。对年极端气候指数的研究表明:绝对阈值定义的冷暖指数由于无法考虑南北气候差异,其结果不理想。百分比阈值所得的冷暖指数中,冷日指数和暖日指数具有不对称性,冷夜指数和暖夜指数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对季节极端温度指数研究表明:冬季极端冷指数变化趋势最为明显,夏季极端暖指数的变化趋势次之,春、秋两季极端冷指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和季节尺度的极端冷暖指数均反映出增暖趋势。  相似文献   
6.
沿郯庐断裂带宿迁段合欢路布设土壤氡测线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氡探测结果对断裂带位置、断层类型和特征有较好的指示性。在已知场地地质构造参数、地层岩性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土壤氡迁移模型。建立模型时识别了断裂类型和覆盖层分层特征,并讨论了断层内部结构与氡浓度取值,使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等。数值模拟结果印证了土壤氡异常峰区间在圈定断裂位置和断层破碎带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氡在不同覆盖层中的迁移速度,并定量解释了合欢路场地断层土壤氡异常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北票台吉地震与辽西地震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西地区被国家地震局列为“重点监测区”,该区区域构造复杂,近年来小震活动频繁,北票台吉地区处在辽西的中心部位,通过几年的观测研究,该区的小震活动与辽西地震活动有着很好的相关性。本文对北票台吉地震进行了各种分析研究,认为北票台吉地震与辽西地震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存在“窗口效应  相似文献   
8.
2010年我国夏季降水异常气候成因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赵俊虎  封国林  王启光 《大气科学》2011,35(6):1069-1078
对2010年我国夏季降水实况和预测进行回顾,笔者认为优化多因子汛期降水客观定量化预测方法因子组合中缺少前冬海温和积雪等外强迫因子可能是导致部分地区预测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2010年夏季降水异常的气候成因诊断分析并结合诊断同报的结果论证了这一判断.同时发现前冬海温和积雪异常的气候背景下,亚洲夏季风系统各成员均发生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极端温度的群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极端事件再现时间的角度研究了中国极端高、低温事件再现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群发性以及二者的关系。发现极端温度事件再现时间序列具有长程相关性,表征长程相关性的标度指数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并与大气环流有关,当中国大陆在盛夏或隆冬稳定的西风环流控制下,极端温度的长程相关性较好,标度指数较大。通过定义极端事件的群发指数,对极端高、低温进行研究,发现具有长程相关性再现时间序列的极端温度呈现群发现象,且极端温度再现时间序列的标度指数和群发指数二者在空间分布上有较好的对应,极端温度再现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可能是导致极端温度群发性的原因。从年际变化的角度看,极端高温Ⅰ级群发区域的群发指数增长趋于平缓,而极端低温Ⅰ级群发区域的群发指数有下降趋势,这与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一致。在年代际尺度上,群发指数分布的演变特征明显,极端高温Ⅰ级群发区域总体面积变化不大,而极端低温Ⅰ级群发区域面积明显减少。因此,极端低温事件群发性减弱很可能是年代际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