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基于清远连州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清远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9年2月20日陆续发生在阳山、连山、连南、连州的冰雹天气过程天气背景、雷达回波和双偏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暴发生在南支槽加深东移,西南低空急流发展和低层切变线南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锋面低槽触发使其对流发生。“上干下湿”的典型大气层结结构、适宜的高度(0℃层高度在3.7~4.2km、-20℃层高度在6.8~7.1km)、低层的弱逆温层,均有利于能量聚集迸发。在回波强度大于50dBz区域中,有明显的三体散射、气旋式辐合、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等特征;其中阳山降雹单体VIL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风暴强度的变化趋势成正比,且具有水平反射率因子高、差分反射率低(-1~0.5dB),相关系数较低(0.8~0.94)的典型双偏振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连州市基本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连州市高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4—2017年连州市年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和强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每年平均出现34 d高温日和4次高温热浪事件,高温日主要分布在5—10月,而高温热浪事件则出现在6—9月,月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近64年来的高温变化大致能分成2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主要为高温少发期;进入21世纪后,主要为高温多发期。用M-K法检测出高温热浪事件在1982年发生了突变。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得出连州市高温有2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互相嵌套,分别为准5和准10年。连州高温热浪事件的主要影响系统为副热带高压,且2007年的极端高温热浪过程是由于副高的长时间控制和西北向台风西侧的下沉气流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